大觀園中人際關(guān)系探隱
土默熱
(2004年8月 長春)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象一只穿花的蝴蝶,整天在大觀園中,與一大群聰明美麗的姐妹們廝混,優(yōu)哉游哉,十分逍遙快活。
很有意思的是他與姐妹們之間的稱呼,表面上看似乎隨意性很大,興之所來,隨口亂叫;但細(xì)品之下,其中大有奧妙。
一、本名稱呼
寶玉:
為了好養(yǎng)活,大觀園中主子奴才,都可以直呼寶玉的名字。姐妹們背后一般也都這么稱呼,但當(dāng)面還是以哥哥弟弟相稱,寶釵稱他為“寶兄弟”,湘云、探春稱他為“二哥哥”,湘云咬舌子,二哥哥叫成了“愛哥哥”。只有黛玉特殊,人前人后都直呼其名。
黛玉:
寶玉稱之為“林妹妹”,湘云、寶琴稱之為“林姐姐”,其他人一般都呼之為“林姑娘”。其稱呼規(guī)律是用姓氏加姐妹關(guān)系。
寶釵:
寶玉同姐妹們都稱之為“寶姐姐”,長輩們呼之為“寶丫頭”,其他人一般稱之為“寶姑娘”。其稱呼規(guī)律是用名字的第一個字加姐妹關(guān)系。
湘云:
寶玉稱之為“云妹妹”或“湘云妹妹”,長輩或平輩年長者呼之為“云丫頭”,其他人呼之為“史姑娘”或“史大姑娘”。其稱呼規(guī)律是用名字的后一個字加姐妹關(guān)系。
迎春、探春:
寶玉稱之為“二姐姐”、“三妹妹”,其他人一般都稱之為“二姑娘”、“三姑娘”,長輩呼之為“二丫頭”、“三丫頭”,有時也稱為“迎丫頭”、“探丫頭”。其稱呼規(guī)律是用姐妹順序數(shù)字加姐妹關(guān)系。
不這樣稱呼行不行呢?似乎不行。稱呼黛玉沒有人用“黛姑娘”、“玉妹妹”;稱呼寶釵沒人用“薛姐姐”、“釵丫頭”;稱呼湘云也沒人用“史妹妹”、“湘姑娘”。從道理上說,這么稱呼也沒人說不行,但大觀園中的確沒人這么叫。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從表面上看,稱呼姓一般表示對對方敬重,較嚴(yán)肅,決無褻瀆之意;
稱呼名的前一個字一般表示對對方較親密、尊敬,但不是十分嚴(yán)肅;
稱呼名的后一個字一般表示與對方較親密,更隨便一些,較少拘束;
稱呼姐妹順序數(shù)字是家庭中親姐妹的慣常方式。
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隱含呢?我們知道,《紅樓夢》的初作者是洪升,書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作者自己,姐妹們的原型就是“蕉園詩社”的所謂“五子”、“七子”,她們都是洪升的親姐妹和表姐妹。稱呼的內(nèi)涵如下。
林黛玉的原型——林以寧:
自小與表哥洪升關(guān)系親密,她是個才女,尊崇老莊,愛讀陶詩,愛竹成癖,又與表哥洪升有創(chuàng)作傳奇戲曲的共同愛好,還親自創(chuàng)作過戲曲《芙蓉峽》。林以寧婚后在憂郁中青年早逝,令洪升十分痛惜。在《紅樓夢》中,洪升用的就是她的原姓,讓姐妹們也用原姓稱呼她。
寶釵的原型——錢靜婉:
洪升的表妹,詩詞才能著名當(dāng)時。因?yàn)樵托斟X,所以用“寶姐姐”稱呼她,以“寶”代“錢”,“寶姑娘”就是“錢姑娘”。
湘云的原型——馮又令:
清初著名的才女,是洪升的表妹。“云妹妹”的來歷,似乎是從她的詩集《湘云集》所借用。
迎春、探春的原型——洪升的兩個親妹妹:
作者當(dāng)然讓主人公用姐妹序號稱呼她們,因?yàn)樵诩彝ド钪兴麄兙褪沁@么稱呼。
作者說自己創(chuàng)作時“不敢稍加穿鑿”,害怕“反失其真”,從書中人物名字和稱呼上,可以反證這一點(diǎn)。
二、別號稱呼
1、大觀園起“海棠社”時,黛玉建議把“姐妹叔嫂”的字樣都改了,各自取個別號,彼此稱呼起來才雅致不俗。
黛玉取號“瀟湘妃子”;
寶釵取號“蘅蕪君”;
探春取號“蕉下客”;
李紈取號“稻香老農(nóng)”;
寶玉仍用舊號“絳洞花主”;
瀟湘妃子、蘅蕪君等稱呼,一直沒變;
探春的別號,后來改成了“
寶玉的別號,后來變成了“怡紅公子”。
湘云沒有參加此社,后來也給自己取號“枕霞舊友”。
迎春后取號“紫菱洲”;
惜春取號“藕香榭”。
姐妹們互相稱呼起來,往往嫌這些別號字多拗口,于是加以簡化使用,分別稱
“瀟湘”(黛玉)、“蘅蕪”(寶釵)、“枕霞”(湘云)、
“蕉丫頭”(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怡紅”(寶玉)等。
分韻賦詩領(lǐng)題目時,又往往只寫一個字:
“瀟”、“蘅”、 “蕉”、“絳”等。
這些別號不論是自己取的,還是別人開玩笑代為取的,都與書中她們各自的居住環(huán)境有關(guān):
寶玉入園前住絳云軒,入園后住怡紅院;
李紈住稻香村;迎春住紫菱洲;惜春住藕香榭,所以直接取名。
黛玉住瀟湘館,院中多竹,本人又愛哭,所以探春為她取了“瀟湘妃子”別號,寓“斑竹一枝千滴淚”之意。
寶釵住蘅蕪苑,院中多種香草,本人又常吃“冷香丸”,別號中暗寓香字。
只有探春的別號“蕉下客”取得有點(diǎn)怪,書中明明寫著,是怡紅院有芭蕉海棠,把自己的別號取到了二哥哥的院中。
2、作者為大觀園中的這些姐妹們?nèi)e號,也不是信手拈來的,其中大有奧妙。
洪升的家庭,居住地就在今天的杭州西溪,《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就是作者根據(jù)“洪園”和附近的“西溪八景”創(chuàng)作的。書中交代大觀園是為了接待元妃省親修建的,這里在康熙年間,確實(shí)接待過一次皇帝南巡,接待的地點(diǎn)就是“西溪山莊”,接待人是高士奇。這個人是洪升的好朋友,也是老鄰居。
寶玉居住的怡紅院,原型就是“洪園”,這里是洪升和姐妹們年輕時的天堂。“怡紅”者,“怡洪”也,絳云也是紅色的代稱,其含義都是洪家公子開心的地方。
探春居住的秋爽齋,書中又叫蘆雪庵,原型就是西溪的秋雪庵,這里每到秋季,蘆花如雪,故名。書中姐妹們在蘆雪庵結(jié)社時,時間也是中秋,不會下雪,寓意也是蘆花如雪。探春的原型是洪升的親妹妹,把“蕉下客”別號,取了怡紅院景色,是一點(diǎn)也不奇怪的。
3、姐妹們的別號,還與她們原型的作品集有關(guān):
林以寧的詩集名《鳳瀟樓集》,鳳即妃子,瀟即瀟湘,合起來正是“瀟湘妃子”;
錢靜婉的詩集名《天香樓集》,所以書中的寶釵,就取名蘅蕪,吃冷香丸,不離一個香字。
錢靜婉的妹妹錢靜儀,有詩集《古香樓集》,她就是書中寶琴的原型,所以書中寶琴寫了十首懷古詩。馮又令的詩集名為《湘云集》(一名《湘靈集》),所以為她取名湘云,枕霞是枕著彩云的意思,意義相關(guān)。
4、寶玉的“絳云軒”和“絳洞花主”舊號,大概還有一層含義。
清初著名官僚、詩壇領(lǐng)袖錢謙益,晚年筑“絳云樓”,一方面用于藏書,錢是個著名的藏書家,多珍貴宋版書;另一方面供自己和秦淮名妓柳如是居住,柳如是嫁錢謙益為妾,清初在江南士大夫階層中是個廣為傳播的佳話。后來,絳云樓一把火燒了,柳如是也不幸自縊了,錢柳佳話化作了青煙。
洪家的洪園,也多藏書,用
三、花名稱呼
紅樓姐妹們在聚會行酒令時,每人掣一個簽,簽上寫著一個花名,并寫著一句代表本人命運(yùn)的話。
黛玉掣得是芙蓉花,判詞是“莫怨東風(fēng)當(dāng)自嗟”;
寶釵掣得是牡丹花,判詞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湘云掣得是海棠花,判詞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探春掣得是杏花,判詞是“日邊紅杏倚云栽”;
李紈掣得是一枝老梅,判詞是“竹籬茅舍自甘心”。
1、作者用這些花兒同掣簽的女兒相比,的確十分形象,花簽上的判詞,又預(yù)示著女兒們的命運(yùn):
芙蓉花美麗圣潔,人們往往用“出水芙蓉”形容純潔美麗的女兒;
牡丹花自古以來就是富貴的象征,雖然沒有香氣,但其艷麗卻是無與倫比的;
海棠本屬家常花,但也有珍貴品種,如西府海棠,《紅樓夢》中的白海棠,也是珍貴品種,但不論何種海棠,春季一過,花就落了;
古人往往用杏花比喻家中的女孩子,日邊的杏花,預(yù)示著遠(yuǎn)嫁;
梅花傲雪,是氣節(jié)的象征。
2、除掉上述比喻內(nèi)涵之外,這些花名是否還有更重要的寓意呢?洪升和“蕉園七子”的事跡,令人更加感嘆作者用心之妙了。
林黛玉的原型林以寧,字亞清,曾創(chuàng)作傳奇《芙蓉峽》,以芙蓉花比附林以寧,即透露了它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又暗示了她的表字。林以寧父母早喪,孤苦無依,婚后丈夫又常居北京,夫妻兩地分居。林以寧崇尚老莊和陶淵明,一生愛竹成癖,經(jīng)常在竹影婆娑中,“一燈風(fēng)雨讀陶詩”,淚水也經(jīng)常打濕了書籍。最后在抑郁中年輕早逝了。這些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形象毫無二致。
用牡丹花象征薛寶釵的原型錢靜婉,寓意更是美妙。牡丹花是富貴花,錢姓就是富貴的意思,另外,錢家本來就是當(dāng)時杭州“四大家族”之一,被抄家前確實(shí)有潑天的富貴。錢靜婉的父親錢開宗,在江南“科場案”中丟了腦袋,全家二百多口人被逮入北京,第二年遇赦回杭州時,已經(jīng)無處居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寄居在親戚家,與《紅樓夢》對薛家的描寫基本相同。錢靜婉的詩集名《天香樓集》,牡丹花是“國色天香”,二者也吻合。
湘云的原型馮又令,性格確實(shí)是“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她婚后丈夫早逝,青年守寡,陪著老祖母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但無怨無悔。用夜深的海棠去比附它的命運(yùn),也是恰當(dāng)?shù)摹?span lang="EN-US">
探春的原型就是洪升的親妹妹。洪升有兩個親妹妹,都是美麗的才女,但婚后都十分不幸,年輕輕地雙雙早亡了。書中迎春就是她們不幸命運(yùn)的真實(shí)寫照。洪升是否有個妹妹遠(yuǎn)嫁,沒有史料證實(shí),但《紅樓夢》中即使寫探春遠(yuǎn)嫁,婚后也一定十分不幸,大概也是早死。
李紈的原型應(yīng)是洪升的妻子黃蕙。《紅樓夢》中讓寶玉當(dāng)“二爺”,是為了紀(jì)念洪升早死的二弟洪昌,但“二爺”的事跡還是主要根據(jù)洪升自己的經(jīng)歷描寫的。洪升的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的確是個“大嫂子”。洪升夫妻逃出家庭后,先后在杭州、武康、北京居住,生活十分貧困潦倒,但黃蕙與丈夫始終伉儷情深,甘受清貧,正可謂“竹籬茅舍自甘心”的一枝老梅!
寶玉什么花也不是,自己把自己比喻為“墳圈子里的一棵老楊樹”,外號是“無事忙”、“富貴閑人”、“混世魔王”。這些都是洪升自己真實(shí)生活的記錄。洪升與二弟洪昌,的確都是“富貴不知樂業(yè)”的“混世魔王”,由于家庭中的矛盾激化,導(dǎo)致“天倫慘變”,兄弟二人雙雙逃離了家庭,在顛沛流離中困苦掙扎,二弟在流浪中又青年早逝了。洪升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目的,一方面是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憤懣,另一方面是悼念早逝的二弟、兩個妹妹,一干表姐妹們,特別是與自己有“同生”之誼的表妹林以寧。洪升在《紅樓夢》書中曾借小丫頭的口說:“同日生的就是夫妻”。其微妙心理,不難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