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出處】
宋代·蔣捷《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注】
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一任:聽憑。
【說明】
《虞美人·聽雨》是宋末詞人蔣捷創作的一首詞。1267年,元滅南宋。宋元之際的詞人,經歷了這一滄桑變故,其國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其中,蔣捷是頗有代表性的作家。蔣捷用詞作來抒發黍離之悲、銅駝荊棘之感,表現悲歡離合的個人遭遇,其中《虞美人·聽雨》便是這一時期創作中的代表作。
這首詞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作者的亡國愁情。
【賞析】
這首詞題為“聽雨”,詞人通過聽雨這個獨特的視角,分別展現了自己不同人生階段的狀態。更多有關雨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詞人少年時,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所寫的是自己青春年少之時的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生活,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詞人中年時,是“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人過中年,三十而立,詞人已經懂得世事的道理,不再像少年時那樣,無憂無慮,而是為了生活而開始忙碌奔波,天南海北,客舟之上,國家適逢戰亂,有家無歸,已然天涯游子;而現在呢?思緒回到現在,詞人已經白發蒼蒼,棲身于僧廬之下,“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詞人歷經世事,飽經滄桑,如今再重新回頭看看以前的自己,心里不禁發出無限的感慨。詞人的心已然老去,所有的往事也都如過往云煙一般,似乎顯得不再那么重要。三幅畫面,互為銜接,而又相互照應,高度概括地表現了詞人的人生道路和情感歷程。人生浮沉幾十年,詞人已經改變,國家也換了朝代,不變的唯有眼前這雨,依舊是滴滴嗒嗒落個不停。
“悲歡離合總無情”,這句是詞人遍覽自己的人生之后所發出的感慨,是追撫一生的經歷所得出的結論,包含有無限感傷。詞人少年之時,無憂無慮,是“歡”的;詞人中年,忙忙碌碌,受盡奔波之苦,到處飄蕩,是“悲”的。而今,詞人身居僧廬,鬢已星星,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一覽無余。“總無情”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卻包含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沉重,這是他對自己人生的悵恨,也是對國家的嘆惋,也只有從飽經滄桑的詞人嘴里說出,這句話才更顯得意義非常。更多有關雨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似乎詞人已心如死水,波瀾不驚,無動于衷。但通過詞人的徹夜聽雨,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得到,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俗世的大徹大悟之境。詞人只不過飽經憂患,性情已經大有改觀,藏于內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