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xué)習(xí)書法的前輩賢人、書畫名家,寫起字來都很講究運腕,要求每個字、每一畫都須體現(xiàn)腕力。寫字運腕,目的是使全身之氣先運于心,次運于身,歸于臂腕,注于手指,再注筆鋒,導(dǎo)送紙面。
細(xì)致來說,運腕的動作部位在手掌根部,運腕就是整個腕部隨著運筆的提按頓挫、輕重徐疾、左右上下而擺動運轉(zhuǎn),而在筆之?dāng)[動運轉(zhuǎn)落墨過程中,自身的氣力也隨之貫注,即氣力與擺動同步相隨,筆到氣到。
運腕寫字熟練了,便可逐步體會到這種運腕功夫之妙處。運腕擺動有不同限度之要求,大字?jǐn)[動幅度大,小字?jǐn)[動幅度小。擺動運轉(zhuǎn)既要靈活自如,又要有度,點畫到位即止。不令放縱無度,放縱易失控、會出錯字會成敗筆。故意造作,沒有氣韻的單字或筆畫,都屬敗筆(筆病)。怪力粗野會亂了章法亂了神。筆墨要善于變化,其變化主要是依賴腕力為主導(dǎo)而變化。
運動腕力揮毫而成書,巧妙各有不同。前人有提倡小字運指,中字運腕,大字運肘。實際上總結(jié)為一句話就是“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因此,我們寫小楷中楷最好是腕力指力相兼,寫大字更要指、腕、肘、臂、腰諸力相兼,這就是“合力”揮亳的妙用。合力揮毫運用得當(dāng),可令“妙筆生花”,不論筆法之輕重、快慢、提按、頓挫、偏正、曲直、順逆、虛實,不論筆畫線條之粗細(xì)、長短、方圓、剛?cè)幔徽搯巫纸Y(jié)構(gòu)或字陣布白,都易產(chǎn)生運筆之旋律、節(jié)奏、情態(tài)、韻味,并易臻于形、氣、神兼?zhèn)渲πА5玫健靶亩ㄊ植欢丁钡墓πА?/p>
前人總結(jié)出“永字八法”,那是最基本的行氣之法。永字有“側(cè)、勒、弩、超、策、掠、啄、磔'八個筆畫,八個筆畫連續(xù)不斷,就形成一個身體氣脈總運行的運動趨勢。這里,“貴在中鋒”,要做到“筆筆中鋒”才能使筆中的氣息保證正確運行。
然而要做到中鋒首先執(zhí)筆應(yīng)當(dāng)盡量使筆桿垂直于書寫面,否則,筆管一用力氣筆鋒就癱了,無法保證筆畫中運行。
方法要點就是:指法和腕法的力度。最合理的指法是撅、押、鉤格、抵五字執(zhí)筆法。而如何運腕,關(guān)鍵除了要腕平肘懸外,還要懂得“提”和“按”筆法的原則。這樣用筆是合于手臂生理條件,能夠使氣順利并充足而貫通。
初學(xué)者要保證運筆的靈活,手腕手指的自由活動,在提按轉(zhuǎn)折處不受牽制,所以張懷瓘說:“筆在指端則掌虛,運動適宜,騰躍頓挫,生氣在焉,筆居半則掌實,如樞不轉(zhuǎn),運轉(zhuǎn)回旋,乃成棱角,筆即死矣,寧望字之生動。”此話很有道理,握筆的力量凝聚在一一個點上,這在傳統(tǒng)書論中叫做:指實或指齊。是為了保證手指的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