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意識中,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面,其實現在喜歡吃什么已經和地域沒多大關系了。現在就只說一下吃面和吃米飯的區別。
有的人之所以喜歡吃面條,是因為米飯沒有面好消化,這大概就是因為面是麥子磨成的粉,而米在蒸熟后仍然是顆粒狀的緣故。從這一點看,面比飯易消化也許是有道理的。而北方是種植小麥的,南方則種的是稻谷。而這也對人們的飲食喜好能有一些影響。
北方生長小麥是因為該地區干旱,不適合多種蔬菜的種植。而南方水量充沛,溫度也高于北方,這樣就更適合植物和蔬菜的種植,種類也就更多了。也因為如此,北方人在面食上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會做蒸饅頭、烙餅、搟面條、包餃子、包餛飩、烤糕點等。大米就只能蒸米飯或煮粥了,烹飪的方式比較單一。
另一個區別是人們覺得吃米飯比較講究。因為吃米時你肯定得炒菜,而有人吃面條時可能配著咸菜就能吃下去。并且米飯吃起來秀氣,而面食吃起來較粗獷,尤其是很多男性端著大碗面蹲在地上吃起來吸溜吸溜的,形象不是很好看。在以前人的觀念中,吃面條是鄉野中不入流的窮人餐,看起來沒有人吃米飯顯得那么講究。
最后一個區別是大米是稻谷去皮而來,所以在屬性上水分較大,水氣重。小麥是旱地出產,而且一年只能收成一季,這樣就比那些生長速度快的作物味道好一些。
其實不管是吃米飯還是吃面食,都是為了吃飽,至于偏好則是因人而異,尤其是你小時候你父母最愛做哪一種飯,你就會愛吃哪一樣,并且以后就基本不會變了。
對此各位小伙伴又是怎么看的呢?
》》》長期吃米飯和長期面食的人,有什么區別?誰的身體更健康?
對于中國人來說,一頓飯中少了什么可能都不會少了主食,不吃主食總感覺吃不飽似的,米和面就是最常見的兩大類主食。對于很多南方人來說,可能更愛吃米,覺得米飯更有營養,而北方人就會覺得吃面食更好。那么,長期吃米飯和長期吃面食,有哪些區別呢?到底誰的身體會更好?該如何選擇?一起來看下。
看兩者的營養成分,米飯和面食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面食中的蛋白質含量比米飯略高些,但其質量卻比米飯低;大米中的維生素B含量要比面食少一些;再看礦物質含量,米飯和面食各有各的優勢,差別不大。
看兩者的消化速度,米飯和面食也差不多,都比較容易消化,而大米中含水量要比面食高些,在相同重量下,米飯的熱量要比面食低些,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說吃面要比吃米飯更容易發胖的原因。但大家不管在吃米飯還是吃面食時,可能都還會搭配其他食物,兩者之間的熱量也是不相上下的。
從升糖指數上來看的話,米飯和面食的升糖指數都偏高,長期吃哪一種都可能容易發胖,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可能還會影響到血糖的正常。
因此,不管是長期吃米飯還是面食,可能對身體健康都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不吃主食,那么,怎么樣吃主食才更加健康呢?建議大家遵循下面幾個原則。
一般來說,每日攝入主食的量可以占總能量的一半左右,至于吃米還是吃面,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即可。
只是種類要多樣化、主食也要定量攝入,建議大家多吃些粗糧雜糧,比如雜糧米飯或饅頭,還有薯類和其他麥類,例如紅薯、芋頭、蕎麥、燕麥和藜麥等。粗細搭配,能及時補充膳食纖維,促進消化,營養也會更均衡些。
烹調方式盡量選擇蒸和煮,少油炸和煎炒,很多人愛吃的油條、起酥面包、炒飯、油餅等,其中的熱量和油脂都非常高,經常吃不僅容易發胖,還容易帶來一系列的健康風險。
對于一些減肥的人來說,可能會為了減重而放棄主食,這是不可取的,米飯和面食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給身體帶來能量,真正要管住嘴的食物是油炸燒烤、漢堡奶茶等高油高脂食物。
對于血糖水平偏高的人來說,也不是就不能吃米飯和面食了,多吃粗糧,同時搭配高纖維食物,既能吃飽,還能延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改變吃飯順序,先喝湯后吃菜,最后吃主食,就能延長主食的攝入時間;吃飯速度放慢點,進而能降低血糖轉化的速度,這些方法對控糖都是有利的。
除了米飯和饅頭等主食,也要注意其他食物的攝入,想要身體更健康,大魚大肉應少吃些,多吃清淡易消化的蔬果,烹調方式遵循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不偏食不節食,也不要暴飲暴食。
綜上所述,長期吃米飯和面食的人,會有以上幾個差別,但米和面各有優劣勢,不論長期吃那一種,或都不是很健康,應該怎么吃的一些建議,文中已作出介紹,照著吃或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