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見過或摸過的所有東西,甚至是最硬的金屬,都沒有你想象的那么致密。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但物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虛無構成的!不,我不是想騙你!如果你把一個物體還原成它的原子狀態,你最會注意到的是它里面有大量的空空間。如果你把一個原子的大小增加到足球場的大小,原子核就會正好位于球場的中心,大致相當于一個普通大理石的大小。然而,電子會在磁場的邊緣,肉眼是看不見的。
這是正確的,如果你能想象出來,那么你就會意識到原子的大部分都是空的。但是,如果這個空的地方填滿了更多的玻璃球呢?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個修辭或荒謬的問題,你錯了。你看,宇宙比你想象的要古怪得多,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讓普通的科學家困惑不解。當質量是太陽8到20倍的恒星死亡時,會發生非常奇怪的事情。這顆恒星爆炸成超新星,但其核心仍然完好無損。如果核心的太陽質量超過1.4倍,它就會開始坍縮。巨大的引力將地核連同它的所有亞原子粒子擠壓到自身內部,形成一個由普通中子組成的極其緊密的網格。
這種坍塌只需要幾分之一秒,但核心結構的變化是劇烈的。中子是如此緊密地排列在一起,以至于核收縮成一個直徑只有20公里的小球體,但仍然保持著原來的質量。記住,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0萬倍。現在,想象一顆質量是地球50萬倍的恒星被壓縮到一個小城市的大小。所以,就是這樣!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黑洞是密度最大的,但考慮到從技術上講黑洞是在視界之外的,中子星才是密度最大的。在中子星中,物質通常擁有的所有真空空間都被中子完全占據,它們被恒星的引力聚集在一起,這是違背它們意愿的。
這使得這顆恒星的密度如此之大,以至于一立方厘米的中微子,中子星的物質通常被稱為大約有4億噸!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以一頭大象為例。一頭非洲象平均重約4噸。如果你試著把1億頭大象塞進一個方糖里,你會得到和中微子一樣的密度。密度如此之大的恒星顯然會有非常大的引力。如果你站在中子星的表面,你就會被壓到原子的水平!然而,為了論證的方便,我們假設你成功地站在了中子星的表面。你最終會重1000億倍!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浮力行星上,我的體重約為52公斤,但在中子星上,我的體重將達到52000億公斤,它比大象重14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