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雖然中文名字里有一個富字,但卻是標準的窮國,在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阿富汗長期名列其中。阿富汗之所以貧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長期戰亂。
阿富汗位置特殊,被東亞,西亞,南亞,中亞四個地理單元夾在中間,無論是從東到西,還是從北到南,都要經過阿富汗,因此在歷史上,阿富汗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吸引了英國,沙俄,以及它們繼承者的不斷入侵。在這些大國的入侵之下,阿富汗的發展基本陷入停滯,因此貧窮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
第二個原因則是內陸國家的地位。在發展經濟方面,內陸國家有著先天的劣勢,這是因為現在的世界已經進入海洋的時代,各個國家開展對外貿易基本都要借助海洋運輸。隨著世界海洋商貿規模的不斷擴大,海洋的重要性也越發突顯,因此沒有海岸線屬于巨大劣勢,特別是對于窮國弱國來說,沒有海岸線很難獲得發展。不過在歷史上,阿富汗其實也擁有海岸線,只不過沒有保住,現在成為了內陸國,那么阿富汗的海岸線被誰剝奪了呢?
阿富汗是一個以普什圖人為主體的國家,在普什圖語中,阿富汗的意思就是普什圖人的地方。在歷史上,普什圖人曾經建立過一個強大的王朝,名叫薩多查依王朝,也叫杜蘭尼王朝。
阿富汗杜蘭尼王朝創建于1747年,鼎盛時期,在印度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不過王朝統治者的海權意識非常薄弱,對沿海地區的防衛也非常松懈,因此吸引了兩個歐洲大國的覬覦。這兩個大國分別是沙俄和英國。
沙俄和阿富汗杜蘭尼王朝正好相反,這個國家對海岸線極度渴望,正是因為對海岸線的渴望,沙俄一路從歐洲擴張到了亞洲。沙俄的歷代沙皇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走向四大洋,到了19世紀,沙俄已經瀕臨黑海,波羅的海,北冰洋,太平洋,其中黑海和波羅的海雖然是內海,但屬于大西洋,也就是說,此時沙俄只是沒有瀕臨印度洋。
而阿富汗杜蘭尼王朝剛好瀕臨印度洋,只要吞并阿富汗,那么沙俄的夢想就可以實現,因此阿富汗的位置和版圖,一直吸引著沙俄不斷南下,只不過沙俄還是慢了一步。
從18世紀開始,英國人已經在孟加拉登陸,開始了對南亞的殖民。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洋國家,在世界各地擁有廣闊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18世紀中期,英國吞并孟加拉之后,逐漸整合了印度地區的各個土邦,建立了完整的英屬印度殖民地。
英國一貫把沙俄視為強大的競爭者,在多個方向對沙俄進行了封堵,比如在歐洲,英國支持土耳其,后來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擊敗了沙俄,在美洲,英國對阿拉斯加虎視眈眈,后來導致沙俄將阿拉斯加低價賣給了美國。在亞洲,英國也一直防止沙俄進入印度洋,在沙俄步步蠶食中亞的同時,英國決定先下手為強。
19世紀前期,阿富汗杜蘭尼王朝發生了內亂,英國首先支持俾路支人控制了防守薄弱的杜蘭尼王朝沿海地區,然后又出兵控制俾路支,將其并入了英屬印度,至此阿富汗的海岸線被英國完全剝奪。英國的所作所為讓沙俄非常無奈,沙俄本以為控制中亞后,只要吞并阿富汗就可以抵達印度洋,結果最終還是慢了一步。
此后英國和沙俄圍繞著阿富汗互相爭奪,兩國為了避免直接沖突,決定將阿富汗變成了英俄之間的緩沖國。19世紀后期,英俄兩國劃定了阿富汗的邊界,至此阿富汗的版圖正式形成,現在的阿富汗版圖也基本延續了當時的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