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功能讓在網上寫文章帶有了街頭賣藝的性質。工作之外的寫作,本就是出于興趣,在博客時代,寫了就寫了,發到網上誰愛看誰看(當然是希望看的人多),現在微信給加了個贊賞鍵,相當于賣藝者面前擺的帽子,您看了文章覺得不錯,往里面扔錢,我當然是要表示感謝。
其次,打賞還有超出給錢之外的意義,那就是肯定。這是個信息泛濫的時代,網上各類文章太多了,有的根本不會點開,有的點開了看幾眼覺得沒意思直接關了,值得讀完的就不多。讀完了,隨手轉發一下,這就代表很認可了;如果讀完了不打賞幾塊錢就覺得不過癮,那只能說,認可度爆棚了。
我自己也有給其他人的文章打賞的經歷,非常明白這種心理感受,所以收到他人贊賞時,會有被認可的滿足感。這層意義上,我要再次對打賞的朋友表示一下感謝。
原本我是想把這兩層感謝之意反著說的,首先感謝各位的認可,但那樣顯得太假了,就算是真的,也顯得假,所以還真誠點兒說吧。
在打賞的問題上也有點兒小困擾,因為有幾位朋友打賞太多了,幾乎篇篇不落,有時候我發東西都有心理障礙了,感覺是在騙這幾位的錢似的,尤其是沒有新東西可寫,貼篇舊文保持下活躍度的時候。我私下也和他們說過,心意到了就行了,他們也不聽,理由無非是,我想說沒說出來的話,你替我說了,雖然自己也不寬裕,還是要表示下支持。如果打賞功能可以定向拉黑,我一定把他們幾個拉黑了。白云大媽都明白,薅羊毛還不能可著一只羊薅呢,那就薅成葛優了。我一般很高興看到有讀者首次打賞的,那表示又多了一位真正的讀者。
媒體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的力量,對塑造社會形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媒體難辭其咎。媒體的表現之所以不能令人滿意,根子就在于缺乏獨立性。我不大相信媒體的公共性,因為任何媒體都會有自身的價值傾向,真正獨立的媒體也是如此,故而,公共性只能是一種標榜。重要的是獨立性,即不依附于任何特定的勢力獨立地進行表達和分析的屬性,讀者無論是否認同其立場,都有可能從中發現有益的東西,作為參照。從這個意義上說,帶有鮮明價值取向的獨立性中才蘊含著真正的公共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媒體只能靠資本的“包養”才能生存,就不可避免地成為各類資本的傳聲筒,參與到以資本邏輯改造社會的游戲中。這樣的媒體不可能有獨立性,更不可能有公共性。
比如,在新媒體尚未興起的時候,報紙有過一段黃金時期,那時候報紙都很厚,動輒近百個版面,厚厚一沓,而且定價很低,有五毛的有一塊的,賣報紙根本無法覆蓋成本。據說,有精明者研究過報紙的重量,發現買了報紙,直接賣到廢品收購站,中間就有錢可賺。這樣的報紙當然只能靠廣告活著(一度活得不錯),那么它在價值觀上是不可能獨立于廣告主的要求的。以地產領域為例,地產廣告曾經是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我們還能指望這些報紙能獨立地、公正地談論房地產市場嗎?它只能成為房地產炒作的一個環節。
我老早就有一個念頭,如果有機會的話,能辦一份不靠廣告生存的嚴肅媒體,靠發行實現生存和發展,那樣的話,這份媒體就可以只對讀者負責,保持獨立性,實現公共性。對讀者負責不同于迎合讀者,否則辦黃色小報也可以叫做對讀者負責了。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是價值觀,是分析能力,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媒體產品終究是可以找到喜歡他的讀者的,我相信熱愛嚴肅閱讀和嚴肅思考的讀者會一直存在,雖然這樣的人占人口的比例不高,但我們的人口基數大啊,換算起來就是好多人,支持一份嚴肅媒體的運轉是沒有問題的。
但做媒體不容易,門檻太高,尤其是政策門檻高。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解決了門檻問題,讓有志于此的人有了新的實現理想的形式。移動互聯的時代,接受信息、閱讀文章的方式變了,可是喜歡嚴肅閱讀的人沒有減少,無非是把閱讀陣地從書籍和雜志轉移到手機上了。更重要的是,目前已經廣泛存在的打賞行為表明,不少讀者是愿意為有品質的內容付費的。這很重要,因為媒體人的業余寫作和媒體運作有本質的區別,媒體需要定期地、達到一定數量的內容生產,涵蓋面也要足夠的廣,這樣才有可能產生介入社會的影響力,但這不是個人靠業余時間就可以做到的,沒有一定數量的有意愿付費的讀者群和相應的包括支付手段在內的技術手段的支持,再好的想法也白搭。
以我的公號為例,目前我當然還不能通過打賞收入來過活,但我也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來做,假設我全心全意地為公號的讀者寫作,通過不間斷的寫作來持續地擴大影響力和讀者群,那么是有可能以此為職業來生存的。如此一來,我就成了真正的獨立知識分子了——只為我的讀者思考和寫作,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推而廣之,以相同的邏輯來運營一個自媒體,也會是可行的。如果能按這樣的方式成功地運營一份(自)媒體,對改變當下的媒體生態必定是有極大的積極意義的。
誠然,現有的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成功的自媒體基本還是些定位于提供信息消費或者忽悠人怎么掙錢的,但那是經營者自己的選擇,并不意味著只有這樣的自媒體才能獲得成功。新的時代條件也為嚴肅的、具有高度獨立性的自媒體提供了機會,也有可能取得成功——當然了,這種成功可能不是其他自媒體那種商業意義上的成功,而是在不依附于其他力量的前提下實現生存和發展的成功。
互聯網一方面是高度遵循資本邏輯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資本邏輯對社會的控制,但另一方面,互聯網內在地包含了反對資本邏輯的因素,為突破資本邏輯提供了條件。這也是絕望中的希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