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什么是歷史?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人類社會過去所發生的的一切;那歷史的開端是什么呢?西方以及世界普遍的共識就是從有文字記載以及使用城市開始,也就是是所謂的“文明”。世界上基本都知道中國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甲骨文”,而甲骨文則是商代最重要的文物以及史料,因而西方都將商朝最為中國歷史的開端。
2/6事實上,他們忽略的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那就是“甲骨文既然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統,那此前中國的文字是啥”。考古家郭沫若等人認為,商朝的甲骨文已經非常成熟,而文字是逐步發展的,是要經過長時間發展的,因而在甲骨文前中國的古文字必定已經誕生了兩千年左右。而目前的考古也一點點證明了郭沫若的這個說法。
3/6除了考古出土的古文字外,中國考古出土的古文物也是非常好的佐證。都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這么說的根據是什么呢?別的不說,就考古出土的文物來說,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絕對正確。1978年河南省汝州閻村出土了一件非常逆天的文物“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這件文物距今超過六千年的歷史,文物雖沒有文字記載,但卻有“古畫”流傳下來。
4/6但文物的畫到底代表了什么呢?世界各國考古家曾多次研究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我國的考古家認為這只“大鳥”以及“石斧”的寓意非常深刻,可能是代表了中國最原始的農耕漁獵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可能是中國原始部落的圖騰或者是權力的象征。
5/6考古家根據中國的文物證明“中國歷史五千年毫無疑問,并且可能遠超6000年”,這件頂級文物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就是代表性文物之一。除此還有很多古代遺址出土的陶器,河南出土距今超過八千年的“賈湖骨笛”良渚遺址出土距今超五千年的玉器,紅山遺址出土距今超過6000年的“玉龍”;這些文物每一件都足以證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因此我們沒必要要西方的學者認可我們的歷史,畢竟西方“亡我中華之心不死”。
6/6正版的國學典藏四書五經,各大朝代歷史,精裝國學經典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