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工匠de第一篇“家庭日料”——角落里
這期工匠推薦給大家的是同屬一個老板旗下的另外一家關西風格料理——炸串串東
是一家相當有趣的店喲~
“相當難找”的小店
如果只看店門真是相當的日系風,
貼滿了各種推薦和特色菜品,
有種剎那間來到日本的錯覺。
“窩在”日系小酒館和“家庭作坊”角落里中間的“過道”中,
老板都忍不住掏出了中國紅的門牌,
似乎生怕客人錯過。
因為幾家店都歸同一老板所有,
門口堆放了很多雜物
倒也充滿了擼串的市井氣息
上圖的那扇玻璃“移門”,
狹窄的“走道”,幾個“烘山芋”桶做成的餐桌
加上一個日式料理吧臺,
幾乎就是整家店的構成了。
店小難掩“匠心”
這家店日本顧客很多,通常下班比較晚,
工匠來得較早,還能尋覓到比較好的位子。
吧臺旁的玻璃上貼著店家的堅持,
放心油,放心水,特制的沙司,
成就一家小店的匠心。
滿足各種人需求,可見來店單刷的人并不少,
店家提供了漫畫書可以看。
店家新做了臺式冰柜,
為毛工匠總覺得有路邊烤串的亂入感,
冰柜實在是有點LOW~
食物
青檸清酒,低酒精,清新淡雅,不落俗
真的非常貼切這家店的“風格”
5塊錢的無限量卷心菜!
店家“貼心”的幫我掰開了,
畢竟一般情況是直接扔給你半顆卷心菜,
作為糖分含量較高的蔬菜之一,生卷心菜是非常好吃的,
甜甜清新的口味,可以蘸店家特配的“辣醬油”吃~
大阪名物——土手燒
8塊錢一份,嗯先給爺來個兩份。
土手燒其實就是利用味增慢煮的牛筋,
店家加入了小塊的魔芋塊,相當好吃美味的前菜,
味道細膩濃郁和卷心菜一冷一熱,相得益彰
這個看過“五郎”大叔的是不是有些眼熟。
店家巧妙的做了些許改良,炸雞肉丸子配上生青椒。
這么夾著食用
Q彈的雞肉丸,皮層厚實的青椒,
微苦卻解除了不少油膩感,
這樣搭配的食用法(蠟筆小新應該也愿意吃青椒了吧)
店家的靈魂——大阪炸串
關西風格的日式擼串,在魔都可是非常少見的,
在食物的“身體”上裹上極細的面包粉,保證炸物最細膩的脆殼口感。
(配上以英式辣醬油為基底的特調醬汁,工匠估計加入了蜂蜜,很標準的炸串醬汁做法)
炸物總是讓人“欲絕還迎”,
用油而不膩來形容大阪炸串簡直“弱爆了”,
因為幾乎都感覺不到一絲炸物該有的“氣息”。
這次的一元串是年糕(基本都是蔬菜喲),
工匠非常喜歡,很像吃炸糯米團子,
年糕非常軟糯,甚至有一絲爆漿流出。
炸洋蔥是工匠很喜歡的另外一種蔬菜,
“仿佛”讓人感受到在食用健康食物。
杏鮑菇也是非常不錯的,
裹粉最大的優點就是鎖住了菌菇最多的水分~
相比來說貴的食材反而會差些,不過炸雞皮很好吃,
很難想象能夠如此沒有“罪惡心”的吃著炸雞皮,
異常清爽和堅韌的口感,
蘸著沙司的感覺,仿佛回到了初高中校門口“黑暗料理”的時代。
把“它”單獨拎出來源于工匠對其的喜愛,
竹莢魚——一種平價而非凡的料理食材
這個被許多日料店遺忘的美味,在日本可是異常受歡迎的。
無論是生切剁碎配上醬汁做前菜,
燒烤一夜干(不少日料店有,但是極少有做得好的)
亦或是本期的主題——炸竹莢魚
堪稱日系魚料理中的全能戰士。
平民的價格和優異的味道為大眾所喜愛,
咬開脆殼后,是鮮嫩多汁的魚肉,富含大海的氣息。
相比大竹莢,小竹莢魚的肉質的確更為細膩,是作為炸物的優良選擇。
“中華料理”在日餐中顯然也占有相當的地位。
這道日系的炒豬肝就是代表作之一。
日式的炒豬肝,
豬肝,豆芽和韭菜幾乎是永恒不變的鐵三角,
甜滋滋的日式調味也可算是地道。
唯一可惜的是店家是用電磁爐炒的,(溫度很不穩定)火候上的短板暴露無遺,
豬肝有些偏老,下飯還不錯~
點雞肉丸子的時候想起燒鳥了,就追加了一份。
說是燒鳥,其實應該是過油后的雞肉再炒制的。壽喜雞肉的味道?
鐵板牛舌,味重濃郁,有嚼勁,
有讓人忍不住搞一碗米飯拌入湯汁的沖動,是相當好吃的菜品。
實在找不到什么蔬菜,最后從柜臺偷瞄到了有關東煮,
就搞了一小塊“大根”吃,口味尚算清淡,
蘿卜也算煮的酥軟,總體很不錯。
日式炸串,在魔都真可算得上是“稀有美食”了,本身也非常小眾。
店家很有心將這種關西風味的美味帶來魔都這個城市,讓我們領略到了完全不同的日式料理。
店鋪雖小,五臟俱全,每天門庭若市的客流,已然是顧客對店家最好的支持。
食物無分貴賤,平凡亦能出彩~
我們下期再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