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老深悟《內經》調節陰陽、調理氣血之大法,又精于辨證,善于用藥。他常說:“臨證如臨陣,用藥如用兵。必須明辨證候,詳慎組方,靈活用藥。不知醫理,即難辨證;辨證不明,無從立法;遂致堆砌藥味,雜亂無章。”御品組方屬于古方大劑模式,藥味偏多。若不知衰老、虛損之醫理,又不善于辨證,實難駕馭。施老處方用藥時,常常對藥并用,寓意兩藥配伍應用,有的能起到協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者,有相互作用產生特殊效果者。御品之用,要求益腎強身丸與防衰益壽丸早晚分服一種,形成了“一對中成藥”,各有側重而又協同增效,也可看成是御品“對藥”的特點。
(一)御品方解
1、益腎強身丸:
本方為施老經驗方。方中以熟地、紫河車、黃精、何首烏為君藥。其中熟地,甘、微溫。歸肝、腎經。為補益肝腎之要藥,不僅能滋陰養血,又能生精補髓。如《本草綱目》稱其能“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精血是人體的基本物質,故有培補下元、益精固本之效;紫河車,味甘、咸,性溫。歸肺、肝、腎經。功能補氣養血益精,本品為血肉有情之品,性溫而不燥,也有緩和助陽之效。為補益氣血,填精益損之佳品,如《日用本草》稱其能“治虛損勞極、癲癇、失志恍惚,安心養血,益氣,補精。”適用于腎精不足見有腰酸腿軟,腦力減退,失眠健忘等癥。黃精,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能補脾益脾陰,兼有潤肺燥,益腎精之功。如《本草綱目》稱其“補諸虛,止寒血,填精髓”。可用于脾胃虛弱,腎虛精虧;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本品炙用補肝益精血,兼能收斂精氣,性微溫而不燥,補精血而斂精氣,補而不膩。如《藥品化義》稱其能“益肝,斂血,滋陰,治腰膝酸軟,筋骨酸痛”,《滇南本草》稱其能“澀精,堅腎氣”。四者同伍而為君藥組,突出本方益腎填精,補氣養血之功效。適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虛,腰酸腿軟,全身乏力,須發早白等癥。
方中黃芪、山藥、茯苓為臣藥。其中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能補氣升陽,攝血,固表止汗,常用于脾氣不足,肺氣虧虛之證;對于氣虛血滯證,又能益氣而行滯;適用于全身乏力,胸悶、氣短等癥;對于血虛津虧證,又能補氣生血,生津止渴,為補氣之良藥,如《日華子本草》稱其“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既能補氣又能養陰,為平補脾、肺、腎三經之藥,對于腎虛腰酸、腿軟、遺精、小便頻數用之相宜,如《日華子
本草》稱其“主泄精、健忘”。用之可以健脾補腎,固精縮尿;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胃、肺、腎經。本品甘平補脾益胃,淡滲利水,且能寧心安神。如《日華子本草》稱其“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治健忘”三者合用,加強君藥健脾益氣,補腎固精之效,側重于補后天以養先天,升陽固精,益氣培本。方中胡桃仁、黑脂麻、黑豆也為臣藥,其中胡桃仁,味甘,性溫。歸腎、肺經。為補腎溫肺、潤腸之品,功能助腎陽,強腰膝,且能潤腸通便,對于老年人津液不足,腸燥便秘者用之相宜,如《本草綱目》稱其“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黑脂麻,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益精血,又可潤燥滑腸,如《本經》稱其“補五臟、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適用于肝腎精血虧虛,須發早白,腸燥便秘等癥;黑豆,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功能補腎,益肌膚,且有解毒之功。《本草綱目拾遺》中稱其能“壯筋骨,止盜汗,補腎活血,明目益精”。三者同伍,輔助君藥加強補肝腎,強腰膝,壯筋骨,且能潤腸通便,使之補而不滯,補益之中又有潤燥通便之效。
方中天冬、麥冬、玄參為佐藥。其中天冬,味甘、苦,性大寒。歸肺、腎經。本品功能滋腎陰,清肺火,潤燥滑腸,如《本草綱目》稱其“潤燥滋陰,清金降火”;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心、胃經。本品功能清養肺、胃之陰而潤燥生津且可清心除煩和潤燥通便,如《別錄》中稱其能“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珍珠囊》稱其能“治肺中伏火,生脈保神。”方中玄參,味苦、咸,性寒。歸腎經。功能滋陰降火,養胃生津,且有解毒作用。用于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咽痛等癥,如《綱目拾遺》稱其“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天冬、麥冬、玄參三者同伍,扶佐君藥滋陰益胃,生津潤燥,不但脾腎雙調因其藥性偏寒又有反佐之意,以妨全方溫補太過,寓意頗為巧妙;方中芡實、側柏葉也為佐藥。其中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經。本品味甘補益,味澀固斂,既能扶脾氣又能益精氣以固下元。《本草求真》稱其“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補,有過于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勝于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于脾腎。”方中使用芡實,不但能輔佐山藥補脾氣,又能輔佐其他補腎之品固澀腎精;方中側柏葉,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肝、脾經。本品苦能燥濕,澀能收斂,微寒清熱,不但能涼血收斂,且能扶佐何首烏用于肝腎不足須發早白之癥。芡實、側柏葉二者配合,扶佐君臣等藥補脾氣,固腎精,補澀結合事半功倍。方中珍珠、琥珀、龍骨也為佐藥。其中,珍珠,味甘、咸,性微寒。歸心、肝經。功能鎮心定驚,又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龍骨,味甘、澀,性平。歸心、肝腎經。本品重可鎮怯,澀可固脫,并能潛陽,適用于肝陰不足,虛陽浮越,腦力減退,失眠健忘、頭暈目眩等癥;琥珀,味甘,性平。歸心、肝、肺、膀胱經。功能鎮心安神,行血散瘀,因其甘淡入肺,能使肺氣下降,通調水道,如《別錄》中稱其“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珍珠、琥珀、龍骨配合,扶佐君藥加強鎮心安神,行血散瘀,益腎固精之功。
方中大棗、大青鹽為使藥。其中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不但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而且能緩和藥性引藥歸脾、胃經;大青鹽其味咸潤下,引藥入腎,直達病所,與大棗配合引群藥入脾胃、腎經,發揮更好的協同作用,均為佐使藥。全方共奏益腎填精,補氣養血之功。適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虛,胸悶氣短,失眠健忘,腰酸腿軟,全身乏力,腦力減退,須發早白等證。本方配伍精專,脾腎兼顧,補而不燥,滋而不膩,益氣之中又有升陽,養血之中又有活血,益精之中又有固澀。從本方的配伍組合來看,施老不但善用益腎填精,補氣養血之品,而且寓意精以澀為固,氣以升為補,血以活為補的理論發揮。
2、防衰益壽丸
方解:本方為施老經驗方。方中人參、熟地、鹿角、冬蟲夏草為君藥組。其中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肺、脾經。功能大補元氣。“元氣起于腎,上及于肺”,是人生根本之氣。脾為生化之源,肺為主氣之臟,元氣旺盛則肺脾之氣充足,故又為治肺脾虧虛之要藥。適用于面色無華、心悸怔忡、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等癥。根據中醫陽升陰長之說,益氣又可生血、生津,故又適用于血虛津虧、精神不安,健忘失眠,頭目眩暈等癥;如《藥性本草》所說人參“主五勞七傷,虛損瘦弱,止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熟地,甘、微溫。歸肝、腎經。不僅滋陰養血,又能生精補髓。故為培補下元,益精固本之要藥,常用于腎陰不足,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盜汗消渴,肝血虛虧,面色無華,頭目眩暈,婦女月經不調等癥;鹿角,味甘,性溫。歸肝、腎經。《本草綱目》稱其“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補腎陽,強筋骨;冬蟲夏草,味甘,性平。歸肺、腎經。既補肺陰,又益腎陽,為陰陽雙補之佳品,適用于肺陰虛,動則作喘、善太息,以及腎陽虛見有畏寒肢冷、小便頻數或夜尿頻等。人參、熟地、鹿角、冬蟲夏草合而為君藥組,突出滋陰助陽,陰陽雙調,培元固本的主要功能。
方中龜甲、山茱萸、枸杞子為臣藥。其中龜甲(又稱龜板),味咸、甘,性寒。歸腎、心經。為滋陰益腎,養血補心之品。滋陰可以清熱,可用于五心煩熱、盜汗、遺精等癥,滋陰潛陽,適用于陰虛陽亢,頭目眩暈。也可養血補心,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方中山茱萸,味甘、酸,性溫。歸肝、腎經。既能補益肝腎,滋養精血,又能秘藏腎精,固攝下元,如《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所說“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為滋補肝腎明目之佳品。適用于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虛勞咳嗽。龜甲、山茱萸、枸杞子同伍,加強君藥,滋補肝腎,養血補心,固攝下元之功。方中黃芪、白術也為臣藥。其中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能補肺脾之氣,又能升舉陽氣,補氣攝血,固表止汗;白術,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功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適用于脾虛便溏、泄瀉等癥。黃芪、白術并用,加強君藥健脾補氣,升陽固表之功,衛表固護足以抵御外邪入侵,培元固本之功倍增。方中鹿筋、菟絲子也臣藥。其中鹿筋,性溫,味淡,微咸。歸肝、腎經。功能壯筋骨、治勞損。《本經逢原》稱其“大壯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菟絲子,味辛、甘,性平。歸肝、腎、脾經。本品既能助陽,又能益精,不燥不膩,且有固精縮尿明目之效。適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陽痿、小便不禁、尿有余瀝及脾虛便溏等癥。鹿筋、菟絲子共同加強君藥助陽、固精,補肝腎、壯筋骨之效。方中女貞子、旱蓮草也為臣藥。二藥同伍為二至丸,加強君藥補肝腎,益陰血之功,適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等癥。
方中銀耳、淡菜為佐藥。其中銀耳,味甘、淡,性平。功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治虛癆咳嗽,虛熱口渴。淡菜,味咸,性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益精血。銀耳、淡菜均為藥食共用之品,能扶佐君藥補肝腎,益精血,滋陰潤肺,以妨溫補傷陰之弊。方中柴胡、枳殼、陳皮、沉香也為佐藥,其中柴胡,味苦,性平。歸肝、膽經。本品芳香疏泄,可升可散,本方取其疏肝解郁與升舉陽氣之功效。枳殼,味苦,性微寒。歸脾、胃經。本品苦降下行,長于理氣寬胸,消脹除痞,與柴胡相伍,疏肝理氣,寬胸消脹;其中沉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腎經。本品芳香辛散,溫通祛寒,行氣止痛,如《本草通玄》稱本品“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導火歸原,有降逆之功,而無破氣之害”,故為理氣之佳品;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本品辛散苦降,溫和不峻,芳香醒脾,長于理氣健脾,和胃燥濕。柴胡、枳殼、沉香、陳皮合用,扶佐君藥疏肝理氣,降逆和胃,寬胸消脹,在大隊補益品中,佐以行氣降逆之品,以妨補而壅滯之弊。方中牛黃、黃苓、黃連、黃柏也為佐藥。其中牛黃,味苦,性涼。歸心、肝經。其氣芳香,既有涼肝熄風定驚之效,又有清心開竅豁痰之功。本方取其清心、開竅、醒神之力學,用量雖小,卻有點睛之妙;黃苓,味苦,性寒。歸肺、大、小腸、脾、膽經。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本品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為治濕火郁結之要藥;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清熱燥濕,長于清泄腎經相火。黃苓、黃連、黃柏同伍反佐君藥以清上焦、中焦、下焦濕毒之火,連同牛黃均為寒涼之輩,以妨溫補助火之弊。方中龍眼肉、石菖蒲、遠志也為佐藥。其中龍眼肉,味甘,性平。歸心、脾經。功能補心脾,益氣血,既不滋膩,又不壅氣,常用于心脾兩虛,見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等癥;石菖蒲,味辛、苦,性溫。歸心、腎、肺經。本品芳香開竅;遠志,味辛、苦,性溫,歸心、胃、肺經。本品辛散、苦泄、溫通。能助心陽、益心氣,又能使腎氣上交于心,以交通心腎,故有安神益智之效。龍眼肉、石菖蒲、遠志同伍,扶佐君藥益心氣,養心血,安神定志,交通心腎,開竅醒神。方中丹參、三七也為佐藥。其中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功能活血通經,清心除煩,《婦人明理論》又稱“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本方取其養血涼血,活血通經之效;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功能活血散瘀止血,二者同伍扶佐君藥養血涼血,去瘀生新,活血通絡。
方中大棗、甘草,既能補脾益氣生血,甘草又能調合諸藥,共為使藥。其他尚有31味藥,均能按照配伍原則與施老的經驗歸類(因藥味過多暫略)。充分體現施老辨證用藥對于傳統中藥大劑布陣遣藥、絲絲入叩的駕馭之功力。全方配合共奏滋陰助陽,培元固本之功,用于臟腑機能失調,氣血陰陽俱損,見有面色無華,心悸怔忡,氣短懶言,神疲乏力,動則作喘,喜出長氣,畏寒肢冷,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頭目眩暈,令欲不振,便溏或便秘,月經不調,小便頻數或夜尿多。本方藥多而不雜亂,可稱為善補陰者,從陽補陰,善補陽者從陰補陽。陰陽雙調、培元固本,脾腎兼顧,水火既濟補益劑之范例。
㈡ 御品藥材的現代化研究
御品兩方中共計使用79種藥材(益腎方20種,防衰方59種)。除兩方重復使用8種及大青鹽外,另還含有藥食共用的淡菜、海參、鹿筋、魚鰾四種,也是其特色之一。隨著中藥現代化研究。對于中藥藥理作用研究的報道很多,中藥的作用機理不斷被揭示,有些已經是從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水平進行研究。極其有利于對御品藥效學、臨床療效的評價。摘其相關的研究報道,綜合歸納如下,可以推論御品的多種藥理作用:
1、藥理作用:
⑴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包括增強和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其中對細胞免疫或體液免疫以及對干擾素系統都有促進作用的報道如:人參、黃芪、茯苓、側柏葉、山藥、何首烏、天冬、麥冬、山茱萸、龜甲、菟絲子、女貞子、柴胡、黨參、枸杞子、玉竹、三七、地黃、黃柏、肉蓯蓉、五味子、旱蓮草、烏梅肉等(占32.9%)。
⑵抗衰老作用:系指直接進行抗衰老實驗研究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報道;如黃芪、黑脂麻、黃精、珍珠、何首烏、補骨脂、菟絲子、女貞子、柴胡、遠志、黃柏、黃苓、石菖蒲、五味子、甘草等(占21.4%)。
⑶改善和保護心臟功能:包括增強心肌收縮力、抗心律不齊、改善左心室功能、抗休克等強心作用,如人參、茯苓、黃芪、黃精、珍珠、麥冬、當歸、山茱萸、枳實、菟絲子、女貞子、玉竹、三七、地黃、石菖蒲、枳殼、陳皮、黃連、冬蟲夏草、訶子肉、畢澄茄、甘草等(占31.4%)。
⑷對冠狀動脈、周圍血管擴張、改善循環系統功能作用:如黃芪、麥冬、玄參、當歸、龜甲、淫羊藿、枳殼、肉桂、三七、枳殼、丹參、旱蓮草、黃精、天冬等(20.0%)。
⑸ 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變學功能:如黃芪、玉竹、三七、地黃、丹參等。(占7.1%)
⑹促進蛋白質代謝、滋養強壯、抗疲勞作用:如黃芪、人參、沙苑子、玉竹、巴戟天、芡實、黑豆、淡菜、龜甲、海參、鹿筋、龍眼肉。(占17.1%)
⑺保肝、改善造血功能作用:如人參、茯苓、黑脂麻、大棗、山茱萸、女貞子、黃芩、五味子、丹參、旱蓮草、當歸、龜甲、菟絲子、阿膠、黨參、枸杞子、三七等。(24.2%)
⑻ 降血糖作用:茯苓、黃芪、黑脂麻、黃精、山藥、麥冬、人參、山茱萸、肉桂、女貞子、柴胡、玉竹、黃柏等。(占18.5%)
⑼降血脂作用:黃芪、熟地、黑脂麻、黃精、何首烏、核桃仁、麥冬、人參、枳實、女貞子、柴胡、玉竹、松子仁、黃芩、丹參、陳皮等。(占22.8%)
⑽ 降血壓作用:如黃芪、熟地、天冬、淫羊藿、枳實、遠志、枸杞子、三七、地黃、黃柏、黃芩、五味子等。(占17.1%)
⑾抗癌、抗突變作用:如茯苓、珍珠、天冬、大棗、人參、山茱萸、肉桂、女貞子、柴胡、遠志、三七、黃芩、黃連、旱蓮草、冬蟲夏草等。(占21.4%)
⑿鎮靜、抗驚厥作用:如茯苓、側柏葉、天冬、麥冬、玄參、大棗、龜甲、柴胡、遠志、地黃、石菖蒲、丹參、旱蓮草、冬蟲夏草、肉桂、琥珀等。(占24.2%)
⒀調節內分泌功能,包括對抗連續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漿皮質酮濃度下降、防止腎上腺皮質萎縮、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性激素作用:如熟地黃、菟絲子、枸杞子、鹿角、人參、紫河車等。(占8.5%)
⒁促進消化功能包括抗胃潰瘍、促進或調節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等作用:如肉桂、黨參、砂仁、石菖蒲、茯苓、白及、枳實、沉香、柴胡、黃柏、枳殼、丹參、黃連、畢澄茄、甘草。(占21.4%)
⒂抗病毒、抗菌作用:黃芪、當歸、柴胡、畢澄茄、黃芪、側柏葉、天冬、麥冬、山茱萸、沉香、肉桂、黃芩、石菖蒲、五味子、丹參、陳皮、旱蓮草、烏梅肉、訶子肉、甘草等。(占28.5%)
⒃ 改善腎功能作用:如丹參、熟地、冬蟲夏草等。(占4.2%)
⒄抗炎、抗過敏、包括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如人參、三七、地黃、黃柏、丹參、黃連、龍骨、沉香、砂仁、黃芩、烏梅肉。(占15.7%)
⒅其他尚有抗輻射作用(黃芪、珍珠、柴胡、黨參);利尿作用(茯苓、黃芪、人參、地黃);收斂止血作用(側柏葉、龍骨、白及、旱蓮草、三七)等。
2、靶向性研究:從中藥歸經分析,施老在治療思想和御品用藥上非常注意補腎護脾。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調節脾腎之陰陽,即抓住了治病之本。如益腎強身方20味藥品中,有12味歸腎經、8味歸脾經,足以說明施老的學術觀點。
現有的研究已經證實,人類疾病或健康狀態都直接或間接與基因有關,對基因相關疾病的防治,也可采用基因治療。基因治療是指將體外的基因經某種方式引入人體細胞內,該基因表達所產生的蛋白質能治愈或延緩疾病的發展,是一項多學科綜合性系統工程。研究表明:使用溫補腎陽中藥可以直接提高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CRF)的水平。這種運用陰陽調節的法則(采用中藥),使上調的FasL下調,提高CRF基因轉錄與表達水平,改善HPAT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胸腺軸)的受抑制狀態,證實了腎陽虛證的調控中心定位在下丘腦,而且涵蓋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以上述對衰老基因調控學說的觀點和近來有關“抗氧化劑復合鏈”自由基現代生物醫學理論,以傳統中醫藥學理論為指導,完成了從當歸、丹參、黃芩等多種中藥中,提取有效抵抗疾病和抗衰老成分(抗氧化劑)的研究,在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以及有關四物湯能促進基因轉錄,調節骨髓蛋白質表達,并可由此促進造血細胞的生長和分化,發揮補血作用的研究報道,都可以充分揭示御品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品位與科學價值。
綜合起來:御品方藥主要具有明顯的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衰老作用、增強和保護心功能作用、擴張血管改善循環系統和微循環功能、保肝和改善造血功能、降血脂、抗癌、抗突變作用,以及促進消化和改善消化系統功能等作用。
3、多糖成分的研究:從御品所用的70個藥材中成分分析發現含多糖成分的有:茯苓、黃芪、熟地、黑脂麻、黃精、黑豆、天冬、麥冬、黨參、枸杞子、白芍、甘草等。現代研究證明,多糖是生命有機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御品方藥中也有10多種中藥材含有多糖成分。研究報道:多糖的藥理活性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抗突變、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輻射和抗潰瘍等方面。
4、微量元素的研究:御品中含多種微量元素的有,黃芪、黑脂麻、側柏葉、黃精、龍骨、珍珠、核桃仁、麥冬、人參、當歸、山茱萸、大棗、淡菜、龜甲、枳實、黨參、枸杞子、蓮子、地黃、海參、枳殼等。許多與老化相關性疾病、代謝綜合征等。都與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相關。例如硒可以防治癌癥;鉻可以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復;鐵可以有助于造血,鐵缺乏可導致腦內的傳導物質多巴胺生成減少,影響腦功能;鋅能防止鋁在腦沉積,有利于預防老年性癡呆,鋅是體內構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銅,在抗衰老、保護皮膚及頭發、防治流行性感冒和癌癥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人體內缺銅時,腦細胞中色素氧化酶減少,活力下降,使人記憶力減退、思維混亂、反應遲鈍及步態不穩、運動失常,長期缺銅,就會造成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的發生。
5、維生素的研究:在御品中有黑脂麻、黃精、山藥、麥冬、人參、當歸、山茱萸、白芍、柏子仁、五味子、龍眼肉、墨旱蓮、冬蟲夏草、珍珠等14味藥含多種維生素。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不但能維護身體健康、調節機體代謝和促進生長發育,而且與人的大腦活動密切相關。如維生素A、E、B、B6、B12、C等,都有利于腦細胞的生成,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系統的發育;B6缺乏可使腦血清素分泌下降,使學習能力下降,行動困難;B12缺乏,可以造成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下降,反應遲鈍。煙酸缺乏時會導致記憶喪失、失眠、恐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