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探索整理
,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它們像穿著開叉的西服,走起路來搖搖擺擺,憨態(tài)可掬。自然界的企鵝共有9種,大部分動物難以忍受的冰天雪地卻是企鵝賴以生存的家園。冰雪覆蓋的南極便是企鵝主要的生存繁衍之地。除了南極洲以外,在南半球的許多海島上,甚至在位于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也有企鵝的分布。然而,在同樣氣候酷寒、冰雪茫茫的北極地區(qū),卻看不到企鵝的影子,這一現(xiàn)象頗令人費解。炎熱的天氣阻擋了企鵝北上的去路
有科學家認為,這還得從它們的祖先說起。企鵝的祖先是管鼻類動物,它們是從赤道以南的區(qū)域開始發(fā)展起來的。在企鵝決定發(fā)展方向這一問題時,同時決定它們主要生活家園的所在。
動物學家推測,它們那時只選擇了南下,而沒有繼續(xù)向北挺進。因為熱帶炎熱的氣候阻擋了它們北上的道路,特別是它們無法忍受熱帶的暖水。企鵝生理特點決定了它們必須呆在有來自南極的冰雪融化水域,或由深海涌上的較冷的水流流經的海域。就這樣,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了一個物理屏障,使懼熱的企鵝不能游過它。再查對企鵝分布的情況,它們分布的最北限是年平均氣溫20度的區(qū)域,與動物學家的推測是頗為吻合的。
人類的貪欲滅絕了無辜的企鵝
但考占學家曾經在北極地區(qū)找到過一種已經滅絕了的鳥類骨骼,與企鵝極其相似,研究者們稱之為“大企鵝”。這種大企鵝身高約60厘米,與南極地區(qū)數(shù)量最多的阿德利企鵝的大小可謂旗鼓相當。
它們的頭部呈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腹部雪白。大企鵝的骨骼結構顯示,它們也有著笨拙搖擺的行走方式,而在海中也同樣善于游泳,與現(xiàn)代的企鵝相差無幾。歐洲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濱地區(qū),以及所有北極和業(yè)北極的島嶼是大企鵝主要的分布區(qū)域,而且為數(shù)甚眾,曾以百萬計。
但它們取食在海洋,繁殖在陸地,受海生和陸生捕食動物的雙重威脅,而它們的防御能力差,使它在同后期發(fā)展起來的哺乳動物的生存競爭中慘敗,而被大量吞食;幸存的企鵝也僅限于少受捕食動物影響的海岸或孤島上。然而,人類卻剝奪了它們在北半球最后的生存機會。
在早期人類侵入北極地區(qū)時,大企鵝的平靜生活就開始遭到一些破壞。到大約1000年前,北歐海盜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大企鵝。他們還發(fā)現(xiàn)這種動物幾乎全身都是寶,更令他們高興的是,企鵝對于人類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于是,人類開始捕殺大企鵝。在距今三四百年的時候,歐洲曾掀起了一股到北極探險的熱潮,與此同時,人類在貪婪的欲望驅使下,對這群無辜的動物進行狂捕濫殺。在格陵蘭島、伊麗莎一女王群島等地的大企鵝被逼得無處安身,數(shù)量銳減,最終導致了大企鵝的“滅族之災”。1844年6月2日,北半球的最后兩只企鵝在愛爾蘭海南的一個小島上被捕殺了?,F(xiàn)在,除了偶爾發(fā)現(xiàn)的遺骨可供人類憑吊以外,在北極再也找不到企鵝了。
目前,南極成了企鵝的理想家園:南太平洋中寒暖交匯的洋流、海水中大量的食物和營養(yǎng)物質為企鵝生存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還有冰雪高原形成的天然屏障,阻斷了動物向南遷移,使企鵝在這里很少受到捕食者的襲擊。企鵝在這里最大的危險是暴風雪。對于企鵝來說,南極已成為了它們最安全的生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