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電影《何以為家》大火
全篇心情沉重,通過對“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惡性循環的控訴,來反襯敘利亞戰爭的殘酷和愚昧的宗教生育觀念。說句現實又殘酷的話:窮人確實是沒資格生孩子,甚至是沒資格結婚的。
電影開篇就是把11歲的漂亮女兒當商品賣掉抵房租,一度以為是重男輕女臭名昭著的神奇咖喱阿三國度,后來才發現居然是黎巴嫩!也是驚嘆于男主角贊恩在12歲的年紀,被迫懂得了這么多女性生理知識,自己在那個年齡都還是一知半解而已。
生在這樣一個國家,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可憐的孩子們上輩子造了什么孽。
又想到了去年的一個新聞:2018年8月31日,在抽屜里留下兩張字條后,安徽六安市高二學生陳偉(化名)離開租住的房子出走,沒帶手機和錢包,7天沒有音訊。
字條上寫的是:“我死后,請不要再去煩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個人有關……下輩子不做窮人家的孩子。”
很多討論都在說,這孩子太過脆弱,或者說是因為家長管教太嚴,給了孩子太多壓力
可是,有沒有人想過,一個窮困的家庭本身就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也曾看到許多家庭,家徒四壁,老人臥床,可是,依然要生五六個孩子。而很多人的關注點并不是這對父母很愚蠢,很不負責任,反而說:母愛是偉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生一個就算了生三四五六個的養又養不起,也沒辦法提供好的教育,甚至連陪孩子都不能做到都成了留守兒童,估計回頭孩子生個小病都得水滴籌。
自己窮自己受苦就行了,拉孩子下水干嘛,孩子做錯了什么生下來就要開始受苦?
很多人都喜歡用大道理來反駁這個觀點,用社會學來反駁,用哲學、政治學到倫理學來反駁
可是,如果我是那個即將降生的孩子,我不懂這些大道理,我只想降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里,可不可以?如果不可以,窮困的父母們,你們可不可以不要讓我來這個世界受罪?
社會需要清潔工,他們為社會做了貢獻,我很尊敬他們,但我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清潔工
社會需要農民工,他們卻為城市的建設做了貢獻,我很尊敬他們,可是我不想當農民工
社會需要底層群眾,這是一個社會的根基,甚至是人類文明的基礎,我很理解,只要我不是底層,我會更加理解
如果注定起點非常低,如果注定是底層,親愛的父親母親,可不可以不要讓我生下來,社會真的不缺我這一個底層群眾
而那些堅持生孩子的底層群眾,真的是覺得社會需要才生孩子的嗎?把他養大,然后送去工廠的流水線為國家服務?或者認為這個孩子能在如此之低的起點下來個逆襲,沖破這牢不可破的階層屏障?
理性分析下,自己過得都不快樂的人,自然不會想讓下一代再去體驗人世間的痛苦,窮人生育率應當是不及富人的。可是事實卻是相反。
為了實現自己的生育欲望,為了滿足“成為偉大高尚母親/父親”的表演欲望,為了不被旁人說三道四,窮人的孩子是注定要來人世接受一番苦難。雖然沒人接受,但是必須承認,這種犧牲子女而成就自我的自私行徑,的的確確是惡心而深遠地存在于歷史的長河里。
很多父母雖然沒錢卻仍然生孩子甚至是不停生孩子,其實心理就跟買彩票一樣,我生這么多總會有一個有出息的。首先你作為父母應該要考慮好,如果我沒有能力讓我的孩子在他經濟獨立之前生活無憂,那我就不會要這個孩子,我愛他,我不想讓他以后被同學叫做“窮人家的孩子”,所以我不會讓他繼續去承受我的經歷。
其次,不要說什么讓孩子去努力去改變現狀,有一個紀錄片叫《人生七年》,七年前富人的孩子在七年后仍然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寒門難出貴子,你怎么知道他沒有努力過,更何況 努力不是萬能的啊,家境貧寒長相不好,你讓他怎么辦。這如果是在幾十年之前,貧窮真的不可怕,至少你努力了有很大可能會改變,而在今天,這個不是看錢就是看臉的社會,你讓他拿什么去承受貧窮帶來的一切。
而生活在窮人家庭的孩子,不管他有多努力,都無時無刻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眼界會變得狹窄,性格也會有很多缺陷
很多窮人家的孩子都不合群。不愛說話,也不愛笑。特別容易原諒別人,對別人恨不起來。幾乎無法拒絕別人,因為怕別人不開心。非常討厭自己,非常。很喜歡一個人獨處,不養貓不養狗。偶爾會抽煙,也會自己躲起來喝酒。面對喜歡的人,會本能的后退,因為知道自己不配。別人做的不好,也不會去指責。自己已經這么爛了有什么資格要求別人。非常負能量,沒勇氣活著也沒勇氣去死。
而這性格缺陷,會讓你痛苦一生
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整個社會,對“窮人沒資格生孩子'的觀點都會嗤之以鼻,會引一大堆的道理來反駁,可是,作為一個父親或母親,能不能不要考慮這么多,能不能簡單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要不要生一個孩子,讓他來體驗一把這人間疾苦。
當然,對于很多父母來說,他們生個孩子只是因為自身感到孤獨,或者純粹是為了養兒防老
就像做生意一樣,前期下點本,后期坐等收益
您這算盤打的真精,都打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