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一種等值量化的交換工具,是促進社會繁榮發展的一種金融流通工具。錢也就是貨幣,用于交易,是人的養命之源,不可沒有,但不義之錢則易傷身。錢,也稱之為財,財是世上養命根,人人不能少。同時,財也是惹禍根苗,有首叫《鈔票》的歌不是唱了么:“鈔票人人對你離不了,錢啊,你這殺人不見血的刀……”
錢,是人們用來購買生活用品的必需。財,是指人們所擁有的生活資料的總和。錢和財總是關聯在一起的,看到錢,就想到了財,這錢財總是給人帶來太多太大的誘惑力。也許正是這種古來有之的誘惑力,才讓中國人創造了財神。我們把終南山的趙公明供奉于廟堂之上,他是正財神爺;還有文財神爺比干、范蠡;武財神爺關羽;偏財神爺五路神、利市仙官;準財神爺劉海蟾。財神爺的生日是
對錢財的不斷追求、廣泛占有,是人的本性,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舍棄生命去掙錢,正如古人所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到今天也特別適用,因為在今天這個經濟社會里,錢雖然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也許說的是把金錢看得十分重要,甚至可以是拜金主義的人。然而我知道,在現實社會里生活,無論你的思想有多高尚,要生存,就一定要有錢。特別是現在這個“沒有錢萬萬不能”的社會,每天都需要錢,每樣都需要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我想,再清高的人也無法否認這句話的客觀性。記得父親在世時住院的時候,臨床的一位老伯因為住院押金不足,輸液的藥已經配好,就是沒給掛輸液瓶。直到老伴來了,把1000元交上,才給掛上輸液瓶。那時,我望著父親鄰床那位老伯輸液瓶里的藥水滴答滴答的一點點輸入老伯的胳膊,我最深的感觸是:沒錢,醫院真不給打針啊。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此刻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看過韓國電影《錢的味道》,這部充滿了“金錢味道”的商戰題材影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看過美國電影《我為錢狂》,講述三個沒錢卻又極度需要錢的女人,同時將目光對準了全世界戒備最森嚴的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她們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然而,欲望是永無休止的,于是三個弱女人演繹了一臺很看頭的大盜戲。也讓我從中得到了一處啟示:世間萬事在適度,否則就會是“全則必缺,極則必反”了。
蘇東坡說:不義之財不可取;王安石說:無財民不奮發;微軟的老總比爾·蓋茨先生說:沒有錢的時候想錢,當有了1億美金以后再增加的美元就只是一個概念了。但他仍然在打造和保持世界軟件巨頭的頭銜日夜操勞。諾貝爾也曾說過:錢這個東西夠用就行了,若是過多就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錢乃身外之物,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它,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錢,都希望自己更富有,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最有錢的人。“富貴無根本,盡從勤中得”,事物都有兩面性,錢也不例外。
金是錢銀是錢票子也是錢,紛紛擾擾恩恩怨怨惹事的還是錢。錢的諧音是欠,它具有永遠欠缺的特點。在錢多多益善的同時,財也是下山猛虎。在歷史的長河中,追逐名利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為錢而圖財害命者,從古到今都大有人在。古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貪污之王和珅,今有聚斂不義之財靠非法走私的湛江特大走私案的主角,他們最終都是死于財的手里,是財這只猛虎讓他們最終送命。這樣看來,正應了那首寫《財》的詩了:財是世上養命根,白銀催動黑人心。人為財死累世有,父子兄弟親朋分。鄧通鑄錢終餓死,石崇豪富范丹貧。勸君莫貪無義財,下山猛虎能殺人。
細想起來,人的一生不能只為了錢活著。但面對這句話的時候,自己又是矛盾的。都說人不能為了錢活著,但時下的社會沒有錢也真的活不了。錢,在我現實的生活里很重要,人們都在爭取獲得。我很想擁有它,但它不眷戀我,有人說我天生沒有財命。真對,我的一生都是貧貧淡淡,從來沒有體會出有錢人的那種榮耀感。所以一直就這樣平靜安寧,不會有人謀算自己。我有一點很慶幸的是:我沒有錢,但我沒有外債,能正常的過日子,心里感覺很踏實。
許多時候,我想象著回到原始社會的時候,獵到一只兔子也要大伙分著吃,想想真好,與世無爭的那種好。不過現在社會進步了,人們的思想也變了,沒錢真的沒法生活。錢,是人們生存的經濟基礎,正因為這樣,現在上班的人們都是沖錢而來,如果沒有報酬,誰還會來工作呢?我也一樣,雖然我不是視錢如命的人,但我絕不虛偽,我要大聲說,金錢萬歲,有錢真好!
恭喜發財!不同的場合都可以聽到這種聲音,歌星也把這首歌唱遍了江南塞北。看來發財的心里非常普通而且真實的。君子愛財乃人之本性,無可厚非,光明正大。取之有道,“道”乃正道或邪道,既是法規,也是良心。掙錢要走正道,古人云:仁中取
古也說錢今也說錢,一說千百年。豁達的人講: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用就行;明理的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財有財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道,是自然運行之規律。按著規律走,不要逆天而行。取之有道,用之有方,一塊塊地攢,一把把地賺,祝您更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