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態
人情世態是社會的體溫表和測試劑。人情世態,是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在糾葛繞纏、錯綜紛繁的人情世態,令人駭怪,對現實問題的尖銳揭露。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心無常態人總是在順境時遲鈍,逆境時敏感,通常到了窮途末路,心就變冷也變得脆弱,冷眼看世界,好像人情世態翻來覆去全是一群丑角的龍套。
人情是人之常情,為人之道;廣義上指人與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系。人情是實施禮義的對象,而禮義則是人情之聚,人情之安。人們的行動準則是人情,行為是圍繞著人情關系展開的,人情作為人生而有之的存在,其合理性獲得了肯定。人情一旦釋放便會不可避免地噴薄泛濫,如今人們似乎只以錢財論“人情”,似乎禮送得愈重情也愈厚,于是,大家互相攀比,皆被“人情禮”所累所憂所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人情往往與天理、王法并列,做事的時候講求“合情合理合法”,甚至在有的時候重人情輕道德法理,把人情擺在道德法理之上。
俗話說,“人情澆薄,世態炎涼”,現代社會的人只認錢,不認情,使社會道德淪喪,人際關系緊張,助長了社會不正之風,還給腐敗分子以可乘之機?,F在辦事,人們已習以為常,事無巨細,先找熟人,托熟人,生怕辦事過程中不順利,辦事結果不理想。于是,首先使“人情風”涉及的事情帶有普遍性?!叭饲楦瘮 敝杂萦?,盛行一時,因為有其存在的環境和土壤。從收禮者一方來說,這種方式比貪污受賄、徇私枉法等方式隱蔽得多,收受的禮金比較分散,數額也夠不上法律懲辦,收禮后也可以心安理得、高枕無憂,不必擔心紀檢部門查處。例如: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人情、單位與單位組織之間的人情、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之間的人情等等。
由于人情交往的形式化,在人情交往中物的價值越來越被看重。在消費社會中,情誼的價值只能由物的價值來體現,也就是說感情需要被估值。社會日益浮躁,人心不古,“人情”有時也能成為商業欺詐的“畫皮”。當“人情”、“關系”能給人帶來切身利益,引致許多人開始追“情”逐“意”時,它也開始變了味道。例如近些年來,一些領導干部調任或退休后,受到了原單位干部群眾的冷落。傷感之余,發出了“人一走,茶就涼”的感嘆,大有看破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之意。面對這種“冷落”,人們不禁要問:“人走茶涼”該怨誰?毋庸諱言,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勢利小人,領導在位時,或懾于其威,在經歷過許多人事沉浮、人情冷暖、人心難測之后,例證審視了世態人情的冷暖,“變面”。世事滄桑,人情冷暖,或深或淺,或濃或淡,慢慢地將我的心靈布滿。如果有人利用“人情”或“人情紅包”去達到個人不正當的目的時?!叭饲椤本捅慌で?,有時會成為“工具”和“幫兇”。
在經濟全球化、資本對生產投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隨之產生了人的物欲追求,唯利是圖、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貧富差距、環境惡化、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澀滯了人情世態的深入變化,抑制人的物化,克服人的“存在迷失”,化解人與社會的新舊因素的矛盾和沖突,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筆者從正反對舉,從不的角度,不同側面立意,展示不同的人情世態??v橫天地,借古道今,以心抒性;不言而喻,是在諷刺今天一切向錢看的人情世態。為什么以為大可不必呢?因為從歷史上看,中國向來是有權便有一切。在剖析人情世態的深透上有共通之處,以鮮明的對比手法及“用事用典”揭露黑白顛倒的社會及其上層為追求富資利達所進行的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斗爭。筆者認為當物質生活被卷入到賺錢、消費、再賺錢的渦流中,日益糟糕的環境問題、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因金錢物質惡性犯罪的觸目驚心;都不能震撼、阻止個體不斷膨脹的物欲和私欲,癡迷于“最高價值(金錢物質)”的追求,就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建立在以交換價值為基礎,人終日被物質、名利奴役,工作,只知金錢物質盡力,不知滿足;感情,只知需索,不知體味;生活,只知計劃,不知享受。優越的物質條件必然使人意志懶惰,無心奮斗,失去感受精神寄托。
嘆命,有人稍不遂愿則大發感慨,怨天尤人,或嘆命運機緣,或嘆世風人情,或嘆功名得失,慨嘆人情世態;牢騷者,不過是人的需要、渴望、希望得不到滿足時的抱怨之辭,并不屬于對抗、搗亂之說;譏諷和透視現代人情世態的立意深遠。只有在平凡中才能保留人的純真本性,才能真正體現人情世態,才能煥發人性的光輝,對世俗的偏見,不必怨,對職業的選擇,毋需悔。境由心造,情從真來。對人情世態的洞察,方可心中一片通明。所謂洞悉世事胸襟自闊,閱盡人情眼界自寬。小人也罷,君子也罷,心中自有一桿明秤。為人灑脫不拘一格,不拘泥,不死板,懂得變通。人生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豐富性,何不放開眼光,跳出窠臼,也是一種境界。
人生愛虛榮,大概是人的一種天性,人性產生于人情,人情改造人性。人心生于形氣,易受外界物欲的影響,易趨于惡和私。并不值得求全責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有修養的表現,它所追求的不過是一種體面和尊重。人情是多個人之間的來往關系,人性是個人的品德思想;人情是為了滿足人的社會基本交際需要或是生活中所必須的一些表面上的東西,是可以用物質或是量化來衡量的,人情的需要有時候也是人性的需要。對金錢和人情的權衡取舍有了更深的認識和反思,對生命本能的要求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幸福與欲望成反比,欲望越小,幸福值越大。鞭撻都是撼人心魄的。在身心的平衡成長中,超越凡俗、超越平庸,贏得人生的圓滿與富足。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舊的傳統習慣、思想道德觀念和人情世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俗話說;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人情冷緩,如魚飲水”,有這樣兩句俗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揭露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精神麻木、恃強凌弱、自私自利、情感冷漠、趨炎附勢,顯露出的人情世態;描摹人情世態,調侃蕓蕓眾生,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正義的吶喊、贊頌正直、淳樸、寬厚、良知的呼喚與對丑惡的鞭撻都是撼人心魄的。人情世態卻經過時間的篩選,凝聚成一個民族感頗強的形象久存在心靈深處的一角,成為你永遠值得紀念的人生一瞬間。
人情世態。大多數人都是頭發長,見識短,對當今的人情世態了解得太膚淺;說到精通人情世態,精通它才能黑白真世界,知白方可實黑,處虛才是實生,看眼前有幾人又不市儈?不流時弊自潔,懂規矩不按規矩辦事便是創造。金錢社會里人情世態的變異,愛情婚姻的畸塑,卜感到一種抑郁。在滄桑的深處,有著幾許人情世態看透的倦怠,幾許憂古思今生出的慨嘆,幾許云深不知來處的彷徨和幾許感傷醇美的意境。
人情處世。人情練達者,閱歷多而通達人情世態。換言之,也就是熟悉社會生活、熟悉人情世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利益是把人聯系起來的紐帶,又是把人分割開的鴻溝。人又不是純經濟動物,而是有情感、有理智的萬物之靈,正是在變化無常的聚散離合中,因為情感在對比中很容易被激化。隨著時光流逝,才逐漸明白此乃國人對人情世風冷暖變化之感嘆,才見出世態炎涼??纯囱矍胺绷s冷澳“人情”的社會,那內心走何千的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