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青天在線團隊案例研究/編輯部
裁判要旨
雙方債務均已到期屬于法定抵銷權形成的積極條件之一。該條件不僅意味著雙方債務均已屆至履行期,同時還要求雙方債務各自從履行期屆至到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時間段,應當存在重合的部分。在上述時間段的重合部分,雙方債權均處于沒有時效等抗辯的可履行狀態,“雙方債務均已到期”之條件即為成就,即使此后抵銷權行使之時主動債權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亦不影響該條件的成立。
改判路徑
一審:雙方互負2000萬元債務達數年之久,源昌公司一直認為其負悅信公司的債務與悅信公司負其債務已互相抵銷,從而未向悅信公司主張權利。因悅信公司就其對源昌公司享有2000萬元借款債權于2014年6月26日另案起訴后,源昌公司才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故本案訴訟時效應從源昌公司收到該案起訴狀的時間計算,源昌公司于2015年4月22日向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本案訴訟,未超過法律規定的兩年訴訟時效。源昌公司可在執行中主張抵銷。
二審【改判】: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本案訴訟時效應自2006年2月18日起算,至2008年2月18日屆滿,源昌公司未在此期間向悅信公司主張返還2000萬元委托費用,依法不予保護,即便源昌公司認為其在悅信公司2011年提起盈余分配之訴時向悅信公司主張抵銷,也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不支持源昌公司關于其2000萬元債權等額抵銷與悅信公司之間的金錢債權債務的主張。
再審【再改】:作為形成權抵銷權的行使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確認廈門源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海南悅信集團有限公司互負的2000萬元到期債務已抵銷。
爭議焦點
雙方互負債務的情況下,主動債權已經超過訴訟時效,還能否主張行使抵銷權?
裁判意見
最高法認為:法定抵銷權作為形成權,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即可產生,即使此后抵銷權行使之時主動債權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亦不影響該條件的成立。因被動債權訴訟時效的抗辯可由當事人自主放棄,故在審查抵銷權形成的積極條件時,當重點考察主動債權的訴訟時效,即主動債權的訴訟時效屆滿之前,被動債權進入履行期的,當認為滿足雙方債務均已到期之條件;反之則不得認定該條件已經成就。作為形成權,抵銷權的行使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我國法律并未對法定抵銷權的行使設置除斥期間。在法定抵銷權已經有效成立的情況下,如抵銷權的行使不存在不合理遲延之情形,綜合實體公平及抵銷權的擔保功能等因素,人民法院應認可抵銷的效力。
案例索引
《廈門源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南悅信集團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糾紛》
【(2018)最高法民再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