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一、評殘標準以《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行業標準)》為準還是以《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標準為準?
第一,按照法律位階來看,《道路交通人身傷害傷殘評定標準》是國家標準,權威并通行的標準,而《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行業標準)》是行業標準,有保護自身行業的因素,并不是通行權威標準,其法律效力低于國家標準。
第二,保險人只收保費,并沒有出具保單,也沒有送達保險條款,更沒有按照保險法第17條規定作明確說明和提示。何來投保人簽字認可,意外險的保險期間是一年,每年都應當重新簽發新的保單,而保險人是在被保險人起訴后才出具的保單并附有保險條款。完全違返保險法的規定并嚴重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
第三,即使行業標準可以適用,但被保險人在國標和行標之間可以有選擇權。前有溫州動車事故中,在鐵路限責行標和國標之間,受害者有權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標準。伊春空難事故中,在航空限責行標和國標之間,受害者有權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標準。同樣保險行業標準也存在著限責行標,保險法第19條明確規定排除被保險人權利,免除保險人賠償責任的格式條款無效。在這些限責行標和國標之間,最終都是以高標準來計算賠償金額。
第四,正是因為保險限責行標嚴重損害了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保險行業協會于2013年6月8日發文,各保險公司于2014年1月1日全面采用新的《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行業標準),但仍然存在著明顯的行業保護,與國標相比,保險行標仍然限制了很大部分賠償責任。但該標準的發布者是保險行業協會,并沒有國標權威,在兩個標準之間,被保險人有選擇權,并且按照法律位階也應當優先適用國家標準。不要以投保人簽字了就同意適用保險行業標準,在動車事故中并沒有以乘客乘坐了動車就同意適用鐵路行業的限責賠償標準,在空難事故中也沒有以乘客乘坐了飛機就同意適用航空限責賠償標準。
二、醫療費發票復印件加蓋第三方公章及醫院病歷檔案是否可以證明醫療費用問題。
醫藥費用總共花了XXX元,還不包括后續治療的費用,自費支付醫藥費XXX元,有發票、清單為證。因被保險人參加的是農村醫療保障,發票原件被村委收走上交相關部門,并在復印件加蓋了村委公章。病歷檔案也加蓋了醫院的公章,證明自費支付費用事實。在事實面前難道因保險人毫無誠信的否認就可以否認事實?從未遇到過如此無誠信、無良的人身保險公司!保單可以不承認,傷殘可以不承認,醫療費可以不承認,不要為了小錢而失大德,不要為了小利而失誠信。
三、《意外傷害保險條款》約定的比例給付條款是否有效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 保險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責任免除條款、免賠額、免賠率、比例賠付或者給付等免除或者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可以認定為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法》第十七條二款規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被上訴人對比例給付的免責條款未進行明確說明,并且保險單和保險條款一直未送達被保險人,在被保險人起訴到法院后才補發了保單。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指導案例,案例五:楊某訴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弘揚的價值:誠實守信。該案例中法院對保險公司的比例賠付,依據《保險法》第17條,《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9條,認定比例賠付條款無效。
四、意外傷害損失應包括哪些損失項目,意外傷害保險金應賠償哪些項目問題。人身殘疾的損失、誤工損失、護理費、鑒定費等因意外受傷產生的各項實際損失。一審法院在損失范圍認定上錯誤。
投保人投保意外傷害保險,在發生意外受傷事故時,所導致的傷殘、誤工損失、護理費用、鑒定費用等,也是因受傷所產生的實際損失,理應在保險金額內賠償。至于保險人抗辯只賠償傷殘賠償金,在保險條款里并沒有明確約定,按照通常理解及保險期待利益,意外傷害所產生的所有實際損失都應在意外傷害保險金額里賠償。法院認為此損失沒有合同依據有待商榷。意外傷害保險并沒有排除此項損失,而投保人是按照保險金額來投保的,不管損失的金額或范圍多大,超過保險金額的都不能獲得賠償,而在未超過保險金額并且在合理的損失范圍內,保險人是應當賠償的。其一是依據有利于被保險人的原則。其二是《保險法》第30條作對被保險人有利解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五、保險合同解釋,第27條,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受益人對保險合同的格式條款存在爭議時,應從保險合同的用詞、相關條款的文義、合同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認定條款的真實意思;按照上述方法仍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
被保險人認為投保的是意外傷害保險,此險種里面理應包括意外傷害造成的傷殘賠償金、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等合理的損失,而保險人認為只是傷殘賠償金不包括其他項目的損失,在保險合同里并沒有明確的標明,也沒有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提示,保險人仍然存在免除賠償責任,并對保險合同作對自己有利的解釋,違返了《保險法》及廣東省高院指導意見的規定。
五、關于人壽保險公司誠信問題,保險公司存在嚴重違背保險誠信原則。
其一,保單是必須出具的,但保險人卻不出具保單,還以打印保單花費成本為借口,即使是一元的保費也是必須要出具保單。如果嫌成本高完全可以不承保,既然承保就應依法出具保單。被保險人沒有保單,出險后,保險人就拒賠,被保險人投訴無門,正好符合保險人只收保費不承擔風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心理。
其二,投保的險種是不能隨意變更,保險人卻否認被保險人的投保險種,即完全否認被保險人的投保事實,這也是保險人為什么不出具保單的原因,就是為了出險時否認投保險種,從而達到只收保費不賠付的目的。
其三,評殘標準,比例給付等免責條款從未進行明確告知,出險時卻以此為拒賠理由,給被保險人制造理賠麻煩,讓被保險人以為不能理賠從而放棄理賠,從而達到不承擔賠償責任的目的。
其四,傷情嚴重的在180天內未治療結束的以180天身體情況進行評殘,保險人卻惡意理解為所有傷情都要經過180天的觀察期,不到180天評殘的又拒不理賠,從而達到不賠的目的。
其五,從出具保單到理賠,被上訴人故意設置障礙,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不出具保單、否認投保。
其六,從遵循保險期待利益出發,投保人購買保險,就是希望在發生保險事故,造成人身傷亡時,能夠獲得損失補償或賠償。按照被上訴人的行為和做法,投保人購買保險卻起不到保障的作用,保險人會以各種理由拖賠、拒賠。
其七,保險人認為收取的保費低,而賠償的金額遠遠大于保費,所以找各種理賠來抗辯,居然此觀點也得到了一審法官的理解并認同,法官居然也認為你交的保費這么少,主張的損失金額這么多,但也不好意思一分不判,所以在住院補助項下判了380元。被保險人認為,既然一審法院認可了病歷檔案上的住院時間,為什么對住院治療的醫療費卻視而不見。同一份醫院出具的證據,一審法院支持了賠償金額小的住院補助,而對醫療費卻以上訴人并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而未支持。對于保險人的這種觀點和行為,被保險人要表達的觀點是,中國人壽保險你還賣什么保險啊,你應該改行了,保費低你就不要承保,承保了就不要再以保費低找各種理由拒賠。
其八,投保人、被保險人相比保險人來說是非常弱勢,保險人處于強勢地位。人壽保險公司更應該信守誠信,畢竟人壽保險公司承保的是生命、是健康。生命沒有了是多個家庭的災難,健康沒有了將是終身殘疾或將生活在痛苦中。誰沒有意外,誰又能保證不會生病,當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得不到應有的賠償,保險人雪上加霜的拒賠態度,這不是寫在《保險法》里的誠信,也不是我們所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的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