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Edge瀏覽器發文稱,北京時間2022年6月15日21:00,IE瀏覽器正式退役了。IE發布于1995年夏天,在2022年的夏天,結束了它最后的旅程。
“微軟永久關閉IE瀏覽器”的話題隨即沖上熱搜。有網友稱“再見了!我的青春”,也有網友表示,“希望不要耽誤正常業務”。
實際上,目前主流的瀏覽器已可以實現IE大部分功能的兼容,老舊網站也將逐步升級。不過,目前業內還在期待國產自研瀏覽器內核的出現。
IE的落幕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6年,微軟就停止了老版本IE瀏覽器的安全更新。一個月前,微軟還發出預告,將徹底終止IE,由同為微軟旗下的Edge瀏覽器“接棒”。
IE瀏覽器全稱為“InternetExplorer”,于1995年推出,通過系統預裝成為Windows第一個默認瀏覽器,IE瀏覽器一問世便擁有了巨大的下載量。
隨著Windows系統快速占領市場,2003年IE瀏覽器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網絡瀏覽器。那也是IE瀏覽器的黃金時代。那時候的計算機課上,藍色的鞋套與藍色的IE也留存在眾多網友的記憶中。
從2001年到2006年,IE瀏覽器整整五年停止更新,此后也沒有給網友帶來太多驚喜。此時越來越多輕便簡潔、兼容性強、功能豐富的瀏覽器陸續出現,搶食了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
“IE瀏覽器長期停更并且忽視創新研發,致使其體驗性和兼容性越來越差,長期以來存在的安全問題也逐漸凸顯,IE7版本成為IE瀏覽器最后的巔峰。隨后的IE8、IE10和IE11版本雖然進行了較大的迭代,但依舊被谷歌等快速超越,喪失了競爭能力。”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統計網站StatCounter數據顯示,如今IE瀏覽器市場份額不足2%。
對于IE的正式關閉,Edge內部人士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公司保留它主要出于企業兼容性的考慮,然而由于缺乏更新,存在大量安全隱患。
據了解,用戶在使用瀏覽器過程中,仍會遇到部分網站顯示在IE模式下才能正常訪問的現象。
對此,Edge內部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新版本的Edge瀏覽器,已實現IE模式的適配,IE用戶可以在Edge瀏覽器中通過這一模式瀏覽。Edge瀏覽器采用Chromium內核,可以滿足IE代碼的適配需求。”他表示,用戶可以在Edge瀏覽器中打開自動模式,對適配IE的網站進行瀏覽。
據了解,不僅是Edge瀏覽器,目前有相當一批瀏覽器已經兼容IE的部分功能,如360安全瀏覽器的IE8版本等。與此同時,百度、獵豹等眾多瀏覽器都支持瀏覽器擴展等諸多功能。如今華為也加入了瀏覽器市場的爭奪。
“目前,很多老舊網站仍存在IE模式下才能訪問的現象,但低版本的IE使用率已經很低。在IE關閉后的一段時間里,老舊網站會得到逐步升級,同時微軟還會加快對低版本IE瀏覽器替代,主流國內瀏覽器也將逐步實現替代和兼容。”看懂研究院研究員袁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國內瀏覽器主要使用兼容和極速兩種模式。針對市場的需求,已加入一系列云端存儲服務,快速完成對IE的覆蓋。
“除蘋果的Safari瀏覽器、影響力較小的Opera瀏覽器外,目前主流的瀏覽器基本上都是基于谷歌的Chromium,或在谷歌的Chromium內核上進行研發的,因此瀏覽器市場實際上已經趨于統一。這也是為何IE瀏覽器會被微軟淘汰的主因。目前,Chromium內核市場占有率第一,有九成瀏覽器均采取該內核或者包括其的雙內核。”袁博稱,“我們還是期望華為等巨頭能夠帶來真正的自主研發的國產瀏覽器內核。”
據了解,瀏覽器最早的四大內核分別為以IE瀏覽器為代表的Tident(也稱IE內核)、以火狐瀏覽器為代表的Gecko、以Safari瀏覽器為代表的WebKit、以Opera瀏覽器為代表的Presto。Chromium是谷歌于2008年基于以快而聞名的webkit渲染引擎內核所開發的開源瀏覽器內核,隨后其將源代碼開放。近年里,Chrome瀏覽器內核被統稱為Chromium內核或Chrome內核。
由于Chromium是開源的,為了避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全球大部分開發者都將開放生態Chromium的標準視為其遵循的行業標準,于是有了基于這一內核研發的360、UC、QQ、搜狗等一眾瀏覽器。在微軟放棄自家的Trident內核,將新Edge瀏覽器轉向Chromium生態時,也注定了瀏覽器市場將逐步形成Webkit內核一家獨大的格局。
據國際統計網站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谷歌Chrome瀏覽器以67.55%的份額穩居瀏覽器市場第一,Safari瀏覽器與Edge瀏覽器的份額占比分別為9.75%、8.81%。
業內人士認為,開發一款成熟瀏覽器內核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資金,其代碼量在數千萬至上億條間,如果聘請1000名熟練工程師進行開發,需要花費5年以上時間研發,過程中僅人工成本便高達數十億元。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的瀏覽器已經系統化,極度復雜化,且還不斷需要迭代升級。這也讓眾多廠商及開發者卻步。
“我國目前缺乏自研內核技術,開發者大多基于IE和Webkit雙核開發,最后都轉用了Chromium內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潮流下,瀏覽器和搜索引擎這兩大PC端互聯網入口都不再那么有效。因此,瀏覽器的內核研發并未吸引到太多'大佬’。另起爐灶確實很難,顯然面對競爭,擁有核心競爭力是掌握話語權的最直接路徑。”張書樂認為。
如今,已有火狐、谷歌、360、搜狗、獵豹等眾多瀏覽器展開競技,而瀏覽器也逐漸成為元宇宙的入口之一。未來的日子,對于瀏覽器廠商而言,如若不能擁有自主研發的內核,必然會經歷一場場殘酷的競爭與替代。(以上內容來源:證券日報網? 記者 賈麗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早在2021年5月,微軟官方就宣布將在2022年6月15日正式關閉IE瀏覽器,同時停止支持IE瀏覽器在最新Windows系統上的使用。微軟IE瀏覽器退役,Edge瀏覽器“接力”,目前,Edge瀏覽器桌面市場份額已突破10%。
IE瀏覽器是Windows第一個默認瀏覽器,推出于1995年。隨著Windows系統快速占領市場,在21世紀初期,IE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到90%以上。2003年,IE瀏覽器占據95%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網絡瀏覽器。但是,隨著火狐瀏覽器和谷歌開發的免費網頁瀏覽器Chrome相繼問世,IE瀏覽器逐漸與緩慢、卡頓、功能少等關鍵詞掛鉤,遭到不少用戶的吐槽,市場占有率逐步下滑,再無風光。
微軟IE瀏覽器的正式落幕,對于國內眾多用戶來說,不少考試、銀行、金融等網站在其他瀏覽器都不兼容,只有IE瀏覽器才能打開的局面問題,微軟曾表示,目前Edge瀏覽器已經內置了IE瀏覽器的兼容模式,只需要打開該功能就可以正常瀏覽僅兼容IE瀏覽器的網站。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瀏覽器已經成為人們辦公、上網沖浪不可或缺的軟件之一,借助鏈接,便能在瀏覽器上尋找關聯的信息。根據分析機構******r公布全球桌面瀏覽器市場的調查報告,目前全球用戶使用最多的瀏覽器分別是谷歌瀏覽器、Safari瀏覽器、Edge瀏覽器、火狐瀏覽器以及Opera瀏覽器,其中,谷歌瀏覽器以65.38%的市場份額,領跑全球桌面瀏覽器市場,當之無愧的瀏覽器霸主。在全球排名前五的瀏覽器中,沒有一個是中國企業研發的瀏覽器,但事實是,我國相關企業研發的瀏覽器并不在少數,為什么如此?
國產瀏覽器之所以不被認可,或者準確的說是認可度低,其中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核心技術問題,我國并沒有自主內核技術,一開始是基于 IE 內核開發,然后又基于 IE 和 Webkit 雙核開發,最后都轉用了 Chromium 內核,就連一直堅持底層開發的傲游瀏覽器投入了 Chromium 懷抱。同時商業模式也存在著問題,我國國產廠商將瀏覽器做成信息聚合平臺,對于大量用戶而言令人無奈的是,在瀏覽器中植入了許多劣質廣告,如果不是我國相關部門出臺相關規定,估計現在瀏覽器的廣告將會出現滿屏飛,甚至部分廣告被有心者加以利用,攜帶病毒,在這兩個層面疊加下,就導致用戶的體驗感受影響,就很難被用戶所接受。
國產瀏覽器想要獲得瀏覽器的市場,技術和商業模式必須要兩條腿同時走路,我國具備著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基礎,行業需要構建屬于我國自身的瀏覽器標準,打造屬于我國的瀏覽器產業。用瀏覽器來賺錢,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國內的瀏覽器想要取得更多用戶的青睞,未來的發展就要多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商業化的利益,要擺脫不純凈、不單純、不好用的國產瀏覽器的惡性標簽,在這之前是首先就要將研發瀏覽器的目的回歸到產品使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