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表列舉了BNP和NT-proBNP的主要區別:
BNP的主要代謝方式,一是被蛋白酶切割成更小的肽段而吸收,二是被細胞的溶酶體吞噬消化。而NT-proBNP主要是通過腎臟排泄,所以循環中NT-proBNP的半衰期會比BNP長。
在臨床檢測方面,NT-proBNP的檢測方法相對統一、標準化,而BNP檢測方法較多,因此臨床上更多使用NT-proBNP進行治療前后的對比和病情監測,如使用BNP,需注意由同一實驗室、同一方法測得的BNP才有前后可比性。
BNP和NT-proBNP來源于同一前體,1:1產生,判斷心衰時界值卻不一致,是由于NT-proBNP肽段比BNP更長,因而質量濃度更大,并且NT-proBNP的半衰期更長,所以一旦產生,在血液中留存的時間較長。此外,這兩種物質在健康人體內的濃度都受年齡、性別和體型的影響,老齡者會升高,女性比男性偏高,肥胖者會降低,NT-proBNP正常值的這種波動比BNP更大,但具體原因尚不明確。
BNP、NT-proBNP在心衰診治中的作用主要
第一,幫助明確心衰的診斷,但可影響它們的臨床因素較多,所以二者特異性均不高,而有比較理想的陰性預測值,據文獻報道,BNP、NT-proBNP不高都可以排除大約95%以上的心衰。
第二,指導心衰的治療,因為二者半衰期都不長,所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前后對比,可以較為理想的反映當下的心臟負荷。
第三,判斷預后,BNP、NT-proBNP持續大幅度升高或經治療后難以下降,往往提示不良預后。二者的局限在于不能鑒別收縮型心衰和舒張型心衰,因為無論哪種心衰,心室的壓力都可升高,而引起BNP前體的降解和此二者的產生。在不同患者之間這兩個數值升高的幅度與癥狀的輕重程度之間沒有平行關系。
除心衰外,其它很多臨床因素都可以引起BNP、NT-proBNP的升高,下面按照器官來源列舉了一些主要的影響因素。大致概括起來,有三種主要的機制:
第一,產生增多,心衰、肺部疾病、危重癥等各種使心室壓力增加的情況,都可增加BNP、NT-proBNP的產生,而引起它們的升高。
第二,釋放增多,二者均產生于心肌細胞,因此當缺血、感染、心律失常等因素引起心肌破壞時,心肌細胞可釋放大量BNP、NT-proBNP,從而提高其在血液中的濃度。
第三,對NT-proBNP而言,因其經腎臟代謝,腎功能不全會導致NT-proBNP的清除減少。
BNP、NT-proBNP與手術的關系:
心衰是圍手術期心臟事件的明確危險因素,尤其是未經控制的失代償心衰,是非急診手術的禁忌。心衰患者術前可以檢測BNP、NT-proBNP,但不推薦將二者的數值用于手術風險評估,原因在于:其一,數值升高多少,會增加手術風險,此閾值尚無定論;其二,術前抗心衰治療后,此二者數值常可以大幅度下降,而數值下降后圍手術期心臟風險是否隨之降低,目前亦無統一的結論。心衰患者的術前評估,比BNP、NT-proBNP更為重要的是患者的臨床心功能,以及引起心衰的原發病控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