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妊娠遇上
高血糖
養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所有家庭的共同愿望。當懷孕遇上血糖高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妊娠高血糖的那些事。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糖?
妊娠期高血糖按照血糖升高的程度和高血糖發現的時間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圖1. 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
圖2. 非懷孕人群糖尿病診斷標準
妊娠期高血糖的危害
懷孕期間的高血糖對媽媽和寶寶都有一定的危害。
具體而言呢,短期來說,對于糖媽媽,妊娠期的高血糖容易導致先兆子癇、早產、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和感染等。而對于糖寶寶則容易引起早產、呼吸窘迫綜合征、黃疸、低血糖、巨大兒、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骨折、剖宮產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死亡。
長期來講,糖媽媽罹患高血壓、肥胖、脂代謝紊亂、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疾病的幾率明顯增加,如果懷二胎也更容易再次出現妊娠期高血糖。而糖寶寶將來也更容易出現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因此,為了避免以上種種不良后果,充分的孕前準備、及時的孕期篩查,確診后的合理治療及監測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孕前準備
那么,我們先來講講計劃懷孕的糖媽媽高危人群及已被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在懷孕前需要做什么準備。
01
首先,盡管現在發現懷孕婦女在妊娠期間發生高血糖的比例逐年增多,如果知道引起妊娠期高血糖的風險因素后,可以預防在先。以下因素可能會增加妊娠期高血糖的發病,如以前有過GDM、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一級親屬糖尿病家族史、早孕期空腹尿糖陽性者和無明顯原因的多次自然流產史、胎兒畸形史及死胎史、以前生育過體重超過4公斤的寶寶、或所生的寶寶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圖3. 妊娠期高血糖的危險因素
02
一是進行病史梳理、檢查是否存在慢性并發癥。
二是在了解病情以及既往疾病史的基礎上,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的血糖、血壓、肝腎功能以及慢性并發癥的情況,評估其是否適宜懷孕,進行有針對性的糖尿病相關知識教育,調整治療方案。
如果原來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并正在用藥,應該停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降壓藥,改為拉貝洛爾或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控制血壓,還要停用他汀類及貝特類調脂藥物。
由于懷孕可以加重原有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此,未經治療的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不宜懷孕。
此外,對于原先就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懷孕會進一步損害媽媽的腎功能,而且腎功能不全也會對寶寶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03
那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可以懷孕呢?在不出現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盡可能接近正常,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的時候可以懷孕。而對那些需要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標可以放寬到:空腹血糖在3.9~6.5 mmol/L,餐后血糖不超過8.5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
孕期篩查
在明確懷孕后,孕期的血糖篩查非常重要。對于普通人群,建議所有沒有評估過血糖水平的準媽媽們在懷孕的第24~28周都要進行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喝糖水試驗”,來評估血糖狀態。而對于高危人群,建議在第一次產檢的時候就要篩查血糖,如果此時血糖正常,就在懷孕24~28周進行的時候行75g OGTT。對于沒有定期進行產檢的孕婦,如果第一次就診時懷孕已經超過28周,建議盡早進行75g OGTT。
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
如果發現有了妊娠期高血糖該如何治療,又有什么注意事項呢?
通常來說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比較容易,大部分病人經過飲食調整和適當活動就能控制好血糖。而糖尿病合并妊娠,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懷孕后的血糖管理難度較大。
圖4.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
血糖控制目標
那么,糖媽媽們血糖控制的目標又是多少?怎么樣才算是血糖控制穩定呢?一般要求最好達到空腹血糖< 5.3 mmol/L,餐后1小時血糖< 7.8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 6.7 mmol/L。但是在降糖的同時,也需要注意,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低血糖的發生也會對媽媽和寶寶造成嚴重的危害。懷孕期間,血糖低于4.0 mmol/L被認為血糖偏低,需要調整治療方案,而血糖低于3.0 mmol/L就需要立即給予處理。
產后隨訪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對于大多數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媽媽,她們的血糖水平大多會在產后恢復正常,因此,需要在寶寶出生后6周進行常規產后檢查時,再次行75g OGTT來評估糖代謝狀態,并每年定期復查。而對于妊娠期顯性糖尿病和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糖媽媽們,她們的糖代謝狀態很少能恢復正常,但是由于產后激素狀態與懷孕時有明顯不同,建議其在產后定期測定血糖水平,并根據情況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
總之,妊娠期高血糖可防、可控,并不可怕,只要注意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定期監測血糖,必要時使用胰島素進行控制,就可以把影響降到最小。關鍵是要定期產檢,及時就醫。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