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首部國產重工業科幻影片”的《流浪地球》,歷經四年的打磨后,將于大年初一和觀眾見面。
該片由郭帆執導,青年演員屈楚蕭扮演男一號劉啟,吳京特別出演,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鼎力加盟。
早先劉慈欣在觀看該片時一度哽咽,感慨一時間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通過充滿厚重史詩質感的場景把最瘋狂的幻想描述成新聞報道般的真實,同時第一次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尺度上展現出來,震撼心靈。
在此前官方公布的預告片中,影片展現的諸多場景極為震撼,特效畫面也絲毫不輸好萊塢大片,難怪能讓大劉感動不已。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未來,人類帶著地球一起逃亡的故事,影片導演郭帆對特效制作有著極高要求:洪水淹沒冰封的上海,木星周圍徘徊的地球,異常氣候的變化……希望特效師能將這些光怪陸離的未來景象和宏大詭奇的宇宙星辰真實帶到觀影者眼前。
據了解,曾參與《紅海行動》、《美人魚》等高票房電影特效制作的韓國特效公司Macrograph,在合作方中國特效公司MOREVFX的邀約下,參與了《流浪地球》浩大的“造夢”工程。
在MOREVFX的幫助和共同努力下,Macrograph前后投入了120余名藝術家,歷時9個月,完成了片中6大場景、近500個高難度鏡頭的后期特效工作。
Macrograph CEO李仁浩表示,很多工程文件的建模之細致,容量之巨大,是超出大家預想的 。
一部影片一秒鐘24幀,普通渲染1幀需要半個小時,僅靠特效公司自身的渲染設備,一部電影的渲染時間往往需要數萬小時,花費幾年的時間。
為了提升渲染效率、降低成本,Macrograph開始尋求云服務商的幫助。據華為官方透露,華為云憑借其專業的技術以及優質的服務,贏得了Macrograph的信任。
所謂云渲染就是把素材上傳至云端,遠程使用云計算系統進行渲染,最后再下載到本地。無論特效師在哪里,云渲染都可以進行。由于擁有海量計算和彈性使用的特性,被視作特效行業的一次技術革命。
另外,云渲染還可以將任務分割成若干部分,由集群中的各個節點同時渲染,大大減少渲染耗時,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來安排渲染的順序、監控渲染的進度。
華為云近乎無限的CPU海量資源,具有高存儲以及快捷網絡環境的優勢,可以短時間內擴容至1000個節點,并且能夠根據工作的負荷量快速地增加或減少虛擬機的數量。特效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渲染需要來調節使用節點量,彈性使用,保證高效。
物理機100臺需要10個小時的渲染作業,在使用1000臺云虛擬機的情況下,僅需一小時就可以完成 。
此外,華為云搭載Macrograph自主研發的云渲染服務軟件Queenbee,為特效師提供了安全、穩定又高速的渲染環境。Queenbee可自動分析場景,使在技術領域具有較少經驗的制作者們可以直接在華為云中進行渲染。
目前華為云渲染不僅在影視特效制作方面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還應用在了動畫動漫、游戲制作及室內設計等多個領域。
華為表示,雖然云技術目前還僅局限于渲染這個環節上,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特效制作的所有工序都可以在云上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