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全國中西醫協同發展大會暨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科技進步獎頒獎與2019理事擴大會議在滄州舉辦。國醫大師、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會長張大寧作了題為《談中醫藥學對世界貢獻的現在與將來》的主旨報告,以下是其講話的部分摘錄:
中醫學是一門多元化的文化體系。它既有醫學科學的防病、治病療效,又有著自然科學隱患創細微的特有屬性,還有這深邃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理念和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醫學,從學科的屬性來講,屬于自然科學中應用科學的范疇,也屬于易學的范疇。但由于它在形成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歷史背景和條件,使其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內涵。前者屬于中醫學的醫學屬性,也是它的根本屬性,后這屬于它的文化屬性,也是它的輔助屬性,這就是中醫學的雙重屬性。中醫學是一門獨立于現代醫學之外的多元化的、完整的醫學科學體系。技術與醫學的范疇,根本屬性是醫學。
現代醫學是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上的一門醫學科學體系。隨著近幾十多年來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現代醫學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僅在診斷方法,治療方法,而且在一些基礎理論方面,也有了一些重大的變化與發展,有些甚至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顛覆性的。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平臺上,作為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傳統醫學,中醫學不但沒有消亡,而且還能得到迅速發展,黨和政府給了它雨露和陽光。從根本上講,它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決定了其在世界醫學寶庫中的現在與未來。
以“證”為核心的醫學體系是中醫學的根本特點,辨證論治、辯證施護、辯證康復、辯證益壽、辯證養生…… “證”是中醫學獨有的概念,在一定意義上來講,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人體異常的生命活動。看待疾病,中醫學的防、治、養生均以“證”為出發點,這種與現代醫學不同的切入點,不僅豐富了對疾病的認識,而且也豐富了防治疾病的方法,如慢性腎病疾病的診治三維坐標。
中醫藥學的長期臨床實踐,總結了非常豐富的治療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不少領域是優于現代醫學的,總結提高創新這些經驗,將會對世界醫學做出貢獻。不同疾病,不同病、證,不同階段的總結、分析、研究、提高。
防病、養生、康復及延年益壽……這些領域是中醫學的優勢所在。不少領域現在已經走在現代醫學的前面,深入研究這些古代文獻、古代名醫、當代大家的經驗,以及散在民間的絕方絕活等,將會大大豐富世界醫學寶庫。(文字整理:檸檬)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