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和家長[微博]進行美國高中申請的初步溝通時,Sean老師常被問到的問題總和排名相關:“我要申請前30位的學校”,“這個學校的全美排名多少呢?”。對于從幼兒園就開始排名的中國人來說,“排名”幾乎是衡量學校的唯一標準。但對于美國私立高中來說,這也是不二法則嗎?
雖然現在網絡上有各種所謂排名,不少家長也會拿著一些排名來找我,但我都一直堅持“美國高中沒有一個權威排名”。美國私立高中類型、特色各不相同,本來就很難排名,而兩個可觀因素也更加讓排名成為不可能:
1.多數的美國私立學校都拒絕參加各種機構的調查,所以USNEWS只有公立學校排名,而沒有私立學校。
2.因為私立學校不從政府獲得任何撥款,他們也就不用像公立學校那樣向政府提供各種報告,著名的“有教無類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也只是針對公立學校。
美國聯邦教育部倒是管理一些私立學校的數據,PSS(Private School Universe Survey)提供關于K-12私立學校的統計數據,但他們也不對學校排名。PSS的數據只是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讓他們了解各地的學校發展情況,但是沒有辦法幫助急切的家長們確定那所學校更好。
所以基本上,“哪所學校最好”“前30的學校是哪些”這樣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回答的,就如我一直強調的“適合最重要”,我們需要有更細致的想法以及衡量標準才能決定那些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學校(體育設施、課外活動、大學錄取等等)。
清楚“適合”比所謂“最好”更重要,我想這是一個理性申請的良好開端。
可能有家長就問,既然沒有排名,那我如何去找到合適的學校呢?當然是要找到學校的各種信息來判斷,而網絡時代,很多學校信息其實是很容易找到的(當然可能很多信息是英文的)。
1.學校網站:學校網站應該是研究學校第一個應該去的地方,學校的歷史、宗旨、學術、體育、藝術的各方面的信息,上面都很齊全。找到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再比較不同學校的相關信息,應該能有一些初步的印象。(之前曝光的某中介欺騙學生說某學校在哈佛大學旁邊,但其實相隔千里,如果家長提前去學校網站一查,不就清楚具體學校在哪。這樣耽誤孩子的事情也就能夠避免。)
2.專業信息網站:美國有一些很專業的學校信息網站可以幫助你了解到學校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Boarding School Review和Private School Review),還有一些學校協會的網站也提供學校的相關信息(比如TABS)。這些網站也都是在選校時,學生和家長應該多使用的資源。
3.教育顧問:這里當然說的是專業的教育顧問。網絡時代,數據爆炸,虛虛實實,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辨別信息的難度。專業顧問通過他對學校以及學生的了解,去及時弄清關于學校的最新的真實信息,并根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學校。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去看哪些數據呢?一些基本的學校數據是必須要知道的:學生數量、老師數量、老師資質、班級大小、教學方式、開設課程、學校特點,畢業生去向、教師流動率、校長在位時間等等。另外,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以及計劃,去尋找相關數據。(比如學生喜歡數學,就要具體了解學校的數學老師的背景、數學相關的俱樂部和社團、學生參加數學相關活動和研究的機會等)。對于申請寄宿學校的學生來說,了解清楚寄宿生的比率也很重要,再去比較國際學生比率。一個寄宿比率過低的寄宿學校的后果就是,在宿舍里,你可能只能與來自祖國各地的同胞們練習各地方言了。
說實話,即使真有一個“排名”存在,我們就能直接拿排名來選校嗎?并不一定有最多學生去哈佛的學校就一定最適合你的孩子,一個需要更多關注的學生可能就不適合在一個很大、競爭激烈的學校里學習。學校的文化、環境、老師,這些才是我們需要關心的,也是對孩子真正重要的東西(遠比“排名”重要)。
當然,很多人會說,這些說著容易做起來難。選校其實就想是買一套你夢想的房子一樣,你會考慮自己的收入、需求、房子周邊設施、居民背景等等,再選擇一套適合你自己的房子,而不一定是某個所謂“最好”的房子。選校也該是一個以“孩子”為中心的過程,根據孩子自己的具體情況、需求來衡量學校。如果有條件,帶著孩子去學校實地考察,和老師、同學聊,去自己感受學校的文化和氛圍,再來決定是否適合。
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希望為孩子找到“最好”的學校,而我認為,“最好”的學校應該是能讓孩子最開心的學校,孩子的快樂不正是我們所一直期望的,對嗎?最后,祝所有正在或準備申請美國高中的家長和同學好運!
本文選自《非教育專家Sean》新浪博客,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