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私家車和汽車保險的普及,有些黑心汽修廠就在詐騙保險上動起了歪心思。而不少車主卻被蒙在其中,自以為得了小便宜,殊不知卻吃了大虧。那么,這些黑心汽修廠都為車主準備了哪些陷阱呢?消費者又該如何提防?
車子一進一出,誰知道經歷了什么
去到很多汽修廠都可以看到“保險理賠”的字樣,甚至很多汽修廠會提出可以免費修理。通常情況下,汽修廠的修理費就會比4S店便宜一點,這已經讓很多消費者心動不已了,如果還能免費維修,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了。
但實際上,陷阱背后可能暗藏許多難以下咽的魚刺。
自殘騙保
消費者貪便宜貪方便的心理再加上保險賠償流程的不嚴謹都給汽修廠留下了可鉆之空,有些汽修廠通過買通保險定損人員,人為破環車,擴大車的損失,可以得到可觀的保費,當然,定損人員也有回扣。事故車到底是出了事故再進廠,還是進了廠再出事故,在很多情況下就只有修理廠自己才知道的了。
偷梁換柱
自殘騙保畢竟是大動作,更多的是在配件上動手腳。在處理“事故車”時,黑心修理廠可能會一方面報損,向保險公司索要更換部件和維修的費用,另一方面可以將出問題的部分修理一下,或者更換一個價值低得多的組裝、甚至劣質部件。通過這樣的方式,賺取其中的利潤,更有甚者,可能以“修”代“換”,壓榨出更多的利潤。
虛開發票
有些汽修廠對事故車進行維修,維修之后,虛開了遠高于實際維修費用的發票,以此來申領保險理賠金,賺取其中的差價。
借車騙保
很多車主把車放進汽修廠就當起了甩手大掌柜,而某些修理廠或者4S店的工作人員為了騙取保險理賠金額,可能會將送修車輛套上其他車牌,用別人的“傷”來賺取自己的“醫療費“。而這樣,車主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別人違法犯罪的工具。
最后吃虧的仍然是車主
黑心汽修廠為了拉到客戶,騙取保費,可能不收維修費,甚至會給當事車主一些回扣,但最后受傷的仍然是車主。
一是可能會導致保費上調,眾所周知,如果連續不出險,交強險會隨著每年10%的幅度下調。而出過險后,第二年保費的優惠就沒有了;二是可能會導致車輛貶值;再次,假車禍可能導致真事故,如果在制造假事故的過程中,發動機等汽車重要部件被撞壞了,被廠家隱瞞或者維修不到位,那么以后就很有可能釀成事故。最后,如果車主默認或者知情不報,則有可能成為騙保違法犯罪行為的幫兇。
總結:
我國汽車保險制度尤其是定損環節有待完善,從業人員整體的專業素質也有待提升,這些仍有待時日去解決。而對于車主而言,一旦發生車輛受損應到正規的汽車修理廠通過正常渠道維修車輛,不要因貪圖小利而走上騙保道路。如發現汽修廠存在騙保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