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中華民族傳統(tǒng)繪畫的統(tǒng)稱。也稱國畫或水墨畫。它以中國特有的墨或植物顏料、礦石顏料,以水為調(diào)和劑,以中國特有的毛筆為主要工具,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
國畫,植根于華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歷經(jīng)2千多年,是中華民族的哲學觀念、思維方式、文化素養(yǎng)、審美意識等等融為一體的完整藝術體系,與西方的油畫形成了兩座并峙的造型藝術高峰。
中國畫近現(xiàn)代巨匠:(以出生先后為序)
傅抱石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xiàn)代畫家。“新山水畫”代表畫家。中年創(chuàng)“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的一個修傘匠人家,家境貧寒。11歲在瓷器店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1925年著《國畫源流概述》,1926年畢業(yè)于省立第一師范藝術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1933年在徐悲鴻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34年在東京舉辦個人畫展。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抗日戰(zhàn)爭期間定居重慶,繼續(xù)在中央大學任教。1946年遷南京。1952年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
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美協(xié)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傅抱石作品欣賞
《仿王蒙山水》(1933)
《山居圖》(1941)
《攜琴訪友圖》 1942年
風雨客至圖 1943年
《東坡詩意圖》 1943年
《巴山夜雨》 1943年
《林泉高逸》 1943年
《蜀中紀行》 1944年
《溪山放棹》 1944
《夏山圖》 (1944)
《青天明月圖》 1944年
《萬竿煙雨》(1944)
《赤壁泛舟》 1944年
《杜甫詩意圖》 1944
《夏山聽瀑》 1944
傅抱石的作品氣勢恢宏,瀟灑靈秀。他自創(chuàng) “抱石皴”,即以皮紙破筆繪山水,用散鋒亂筆表現(xiàn)山石結(jié)構(gòu)。這種“皴法”以氣取勢,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為傅抱石“打破筆墨約束的第一法門”。1939年之后的6年多時間,他住在重慶郊區(qū)金剛坡茅廬。這里山勢雄奇,蔥郁野莽,云霧繚繞,又不失秀潤,似一幅雄奇的圖畫。他崇尚石濤“我用我法””、“搜盡奇峰打草稿”,綜合中國山水的皴法,創(chuàng)造了渾茫大氣的“抱石皴”。“金剛坡時期”是傅抱石創(chuàng)作力最為旺盛的階段,傅氏的很多代表作都誕生在這一時期。
1945年
水亭話別圖 1945年
《瀟瀟暮雨》 1945年作
大滌草堂圖 1945年
《松溪拂琴圖》 1945年
《觀瀑圖》 1945年
《溪上清話圖》 1946
太華飛瀑圖(幽谷觀瀑) 1954年作
清音雅集圖 立軸 1956年作
《平沙落雁》(1956)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1958年作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1959)
60年代初,傅抱石的畫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1960年他參加了新金陵畫派亞明、錢松嵒、宋文治、魏紫熙等13人以“中國畫傳統(tǒng)筆墨如何反映現(xiàn)實生活”為主題的寫生活動,歷經(jīng)兩萬三千里行程游覽祖國的名山大川。又于1961年在東北三省寫生,畫風一變。這個時期的作品雄健,瀟灑,已近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之境。這是他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鼎盛時期。
西陵峽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二老觀瀑 1960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待細把江山圖畫》(1961)
虎跑泉 1962年
不辨泉聲抑雨聲 1962年
富春曉色 1963年 南京博物院
林蔭夾道圖 1964年作
井岡山 1964年1月 南京博物院藏
春風楊柳萬千條 1964年
柳蔭對弈圖 1964年
《中山陵》(1965)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腦溢血在家中辭世,享年61歲。此前他應上海市委的邀請赴上海,準備為新落成的上海虹橋機場大廳繪制巨幅國畫,也許這一創(chuàng)作會是傅抱石藝術生涯中的又一巔峰,但他生命的結(jié)束卻給世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柳蔭美人 1938年
傅抱石的人物畫頗有特色,最能體現(xiàn)其傳統(tǒng)功力。他自己聲稱:畫人物畫,一是為研究繪畫史,二是為山水畫服務的。他的人物畫顯然是學元朝的,愈到后期愈忠實于元朝的畫風。
《琵琶行》(1944)
秋思 1944年
柳蔭仕女圖 1945年
湘君夫人 1945年
《柳蔭仕女》 1945年
《擘阮圖》 (1945)
春光圖 1945年
1951年
河伯 1952年
仕女 1957年
《杜甫像》 1959年
二湘圖 1961年
山水冊 1963年
湖畔賞柳圖
憑欄仕女
春詞詩意
仕女
側(cè)耳含情披月影
傅抱石的一生,不僅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和美術史研究中取得了杰出成就,還會同新金陵畫派一大批國畫家推動了山水畫事業(yè)的發(fā)展,使山水畫的面貌在20世紀中期煥然一新。這是他對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的重要貢獻。
美術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若是這句話沒有錯誤,我們閉目想一想,再過幾百年或幾千年,有些什么東西,遺留給我們幾百年幾千年后的同胞?又有什么東西,表白現(xiàn)時代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美術史上的這張白紙,我們要不要去寫滿它?這許多疑問,為中國美術,為中國文化,換句話,即是為民族,豈容輕輕放過! ——傅抱石
圖文來自網(wǎng)絡收集。意在宣傳、推介、分享、欣賞。若涉及版權(quán)請在評論區(qū)告知,即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