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好機友(ID:goodjiyou)
相信很多人跟小編有類似經歷:每天我打開支付寶,不一定會付錢,但一定會去干兩件事:去螞蟻森林偷能量,然后再去螞蟻莊園喂小雞。
這不,小編還組了 互偷能量 互相打氣群,每天在上面跟盆友們切磋技藝。
特別牛的群友,已經收集到 250 個環保證書。
這些證書意味著,我們不但體會到互偷能量的樂趣,還用攢起來的能量,在遠方種下一顆顆真正的樹。
有些網友外出旅行時,就會想起自己曾經在支付寶上種過的樹。
從 2016 年支付寶推出螞蟻森林開始,不知不覺,在支付寶上種樹這件小事,已經默默堅持將近 5 年。
但是,近期有自媒體對螞蟻森林背后的各種概念做了剖析,打破了大家對螞蟻森林一貫的印象。
這個在 B 站播放量超過 138.6 萬的視頻認為,我們在支付寶種樹,是螞蟻森林的財富密碼。
簡單說,就是我們平時攢能量留下的數據,其實非常值錢。
這些數據代表著個人節能減排量。比如在點外賣的時候,如果選“無需餐具”,會獲得 16g 能量,這個 16g 能量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節省的碳排放量。
在支付寶上收能量球的行為,只是將節能減排省下的碳排放量,進行了一種游戲化的修飾。
在螞蟻森林用戶使用須知中,就說明了,會將我們的低碳行為轉化為綠色能量。
一來二去,在支付寶上記錄的每一個碳排放數據,形成了「個人碳足跡」。
理論上,這些節省下來的碳排放量,是可以賺錢的。這涉及到兩個概念,「碳匯」和「碳匯交易」。
碳匯這個詞,跟森林的作用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樹木全身都是寶,它們所進行的光合作用,吸進去的是二氧化碳,釋放出的是氧氣。
樹木這種能力,經過精確計算,能得出:林木每生長 1 立方米蓄積量,大約可以吸收 1.83 噸二氧化碳,釋放 1.62 噸氧氣。
所以,我們從小就知道,多種樹是好事情,保護環境。
更近一步來說,我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質,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但如果我們通過種樹,這些樹吸收的二氧化碳能抵消掉我們自己產生的二氧化碳,那豈不是美滋滋?
我們可以將碳匯理解為,種樹抵消污染的過程。
好了,再來說碳匯交易,其實就是極限一換一。
這個詞是基于《京都議定書》內容產生的,當時各國對節能減排作出承諾。接著,世界范圍內針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市場交易開始了。
比如說,某個國家工業發達,產生很多二氧化碳,沒達到自己的承諾。咋辦?
于是,某國向另一個林業非常發達、或者清潔能源非常發達的國家,購買碳排放指標。這樣在總體數據上,就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目標,也就是所謂「碳中和」。
以上過程,就叫做碳匯交易。除了國與國之間,碳匯交易也出現在各大公司的運營中。
蘋果在去年發布會說,它家運營已經實現碳中和。實現的方法,除了 iPhone 去除附帶耳機這種對自己下手的路子,另一種就是直接花錢。
花錢做什么呢?主要是買別家富余的碳排放量指標。
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富人,他出行用私人飛機,也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太不環保了。他就是直接砸錢,每年花 700 萬美元去買碳排放指標,抵消自己出行產生的二氧化碳。
看來,強如蘋果這樣的大企業,富如比爾蓋茨這般大人物,在碳匯交易中,還是不免花一筆大錢啊。
但在我們熟悉的科技大廠中也有一股清流,它反而是靠賣碳排放指標,賺錢了。
去年特斯拉終于實現年度盈利,共計 7.21 億美元。而去年它家賣碳排放指標,賺了 15.8 億。
在國內,碳匯交易也在逐漸試點中。
巧合的是,國內第一筆林業碳匯交易,就是支付寶達成的。2011 年,阿里巴巴買了 1 萬噸碳匯指標,共 18 萬。
近些年,像福泉市陸坪鎮香坪村、河北承德塞罕壩林場等地方,都在利用各自的林業資源,嘗試碳匯交易。
企業之間能這么操作,人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可以嗎?
發達國家已經有這么做的先例,被稱為“自愿減排機制”。個人節省下的碳排放量,打包出售給有需要的企業。
沒想到,我們只知道玩種樹偷能量能增進朋友感情,也知道這是在種樹做公益,卻不知道節省下來的碳排放量,未來有可能成為財富密碼。
如果按照這種操作去理解,那我們的個人碳足跡,豈不是很值錢?
打住!目前來說,在我國個人碳匯交易并沒有法律支持。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的碳排放量可以用來交易,那這多半是騙局甚至傳銷。
雖然現在并不能進行個人碳匯交易,但未來會怎么樣,說不準。
萬一以后開放了個人之間的碳匯交易,那今天我們在螞蟻森林中留下的各項數據,就成為非常寶貴的資料了,因為可以交易。
補充一個冷知識,2016 年螞蟻森林剛上線那會兒,螞蟻森林是這樣官宣定義的:“對支付寶平臺的 4.5 億用戶全面上線個人碳賬戶”。
而在螞蟻森林當時的宣傳海報中,將在支付寶上種樹行為定義為「綠色金融實踐」。
那么問題來了,萬一以后我們在螞蟻森林里攢下的能量球,也就是節能減排數據變得很值錢,那這筆錢算誰的呢?
So,有自媒體懷疑,要是以后個人碳減排量能夠進行交易,那螞蟻森林會不會將我們個人的減排量賣了換錢?
看到這種可能性的小伙伴,都在視頻底下留言:
原來還有這種操作,紛紛表示不會再愛了。
究竟,網友們的疑慮是真的嗎?我們在螞蟻森林中攢的能量球(個人碳減排量),會不會被在不知不覺間,被拿去打包出售呢?
針對這些猜測,螞蟻森林官方也發出了聲明。
全文很長,有興趣的可以滑動下圖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