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里,藏著孩子的智商、情商、和修養。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與孩子間相處的種種,而語氣竟然影響孩子的一生。
1、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
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就會本能的保護自己的想法。
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家長如果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而是一味地去否認、拒絕。那么結果就是適得其反,孩子不旦不會按你說的去做,反而會與你“對著干”。如你要求孩子去背課文,可他還想再跟小伙伴們玩一下,這時你不能發脾氣:
“越來越不聽話了,你看看……家的孩子多好,不好好背課文,考試等著考0分吧。”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去背東西。應該用尊重的語氣:
“那你再玩一會兒,給你20分鐘,玩完了,可一定要背。”
孩子就樂于接受了。
很多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
2、信任的語氣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認可。所以當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對孩子保持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學習打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孩子,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
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
“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
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有時候你隨意的一句語言都會影響孩子的判斷。
3、商量的語氣
孩子,從來不是誰的附屬品,他生來是一個人,而后才是你的孩子。
我們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
比如房間剛收拾完就被弄得亂七八糟,可以用失落的語氣說:“好累啊,剛收拾完的房間就被弄亂了,你已經長大了,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次咱們一起收拾好,下次在這樣,就要你自己咯”。
而不是用命令的語氣:
“怎么搞得?我剛收拾好的屋子你又給我弄這樣,快點馬上給我收拾干凈!”
這個時候孩子及時迫于威嚴按你說的去做,也是心里反感的要命,并且一般下次還會再犯。
4、贊美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這時大人就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理解孩子的做法并且給予贊揚,一般能做到這點的家長,孩子都會非常樂于表現。
比如孩子上課表現的好被老師特意表揚一番。回來把這件事滿心歡喜的跟你說的時候,不能只輕描淡寫的說一句:
“好棒,繼續保持住。”
這樣的夸獎別說是滿滿期待等著表揚的孩子了,就連我聽了都覺得,這是在糊弄傻子么?這時候的表揚應該是比較細致的夸獎:
“這么厲害?你上課是怎么做的?一定是堅持了好久才得到了表揚吧,這是你自己的榮譽,一定要捍衛住奧。”
說了這么多,一定有網友要說了,如果可以誰不想好好說話?好好說十遍不如一次吼得,我能怎么辦?
其實遇到這種問題的家長不妨回憶一下,是不是一開始你就是用命令和控制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已經讓孩子產生了反感和選擇性無視。如果是,這是需要更多的耐心來慢慢糾正的。大人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智商是天生的,情商是教的。從細節做起,從好好說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