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這么一群孩子, 被人們稱為“星星的孩子”, 因為他們就像傳說中的外星人來到地球一樣, 不認識這個世界,也不了解這個世界。 因為不知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怪異行為, 父母不敢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 這是怎樣一群“星孩子”。 2017年11月30日,11月最后一天,小編收到這樣一封“私信”。 1 一位來自安徽,跟隨十年的老戰友 我家寶寶今年20個月,查出來有孤獨癥,這是一種精神發育障礙,醫生說這種病只能康復,不能治愈,而且孩子,一生都要康復,后期康復的好可以上學,但是工作和婚姻就比較麻煩,聽到這個我非常的崩潰,一家人老家所有的醫院都跑遍了,又跑去南京兒童醫院和腦科醫院,得到的答復基本都是這樣。 并且寶寶還伴有腦積水,醫生說先觀察,如果積水還在腦子里面擴大,可能要動開顱手術。聽到這些,我們一家人完全蒙了。 為什么我們的寶寶這么小要承受不住這么多痛苦。醫生說了寶寶20個月發現的早,現在進行干預還是會有很大改觀的。目前寶寶還不會說話,還有一些刻板行為,并且對周圍的人沒有興趣。 想請豪哥和廚娘以及廣大戰友關于孤獨癥康復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小編看得出這個父親是用了多大勇氣發來這段“私信”,但是看到“孤獨癥”三個字,小編又有點懵!因為只聽說過“自閉癥”,對于“孤獨癥”,一時難以理解,然后立馬百度百科一波。 1、孤獨癥又名兒童自閉癥 兒童孤獨癥過去稱為嬰兒孤獨癥、兒童自閉癥,與兒童感知、語言和思維、情感、動作以及社交等多個領域的心理活動有關,屬于發育障礙。在分類學上目前歸于心理發育障礙范疇,稱為廣泛發育障礙。其患病率據西方報道約為兒童的4~10/萬。我國過去報道極少,近年逐漸增加。 2、典型的孤獨癥表現: 第一,語言方面的損害。 第二,行為方面的損害,刻板的,重復的一些行為,對某些物品特別依戀。 第三,就是社會交往能力的損害。而且這些都必須是有質的損害。 自閉癥自美國從名稱確定距今已經超過了70年,日本也有60年的研究經驗。孤獨癥的成因,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也尚未發現一例已治愈的孤獨癥患者。這種病不能進行產前診斷,也沒有辦法提前預防。并且發生率一直呈上升趨勢。 造成孤獨癥的原因有化學、生物、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醫學界普遍認為是與遺傳基因有關。嚴重的孤獨癥會造成孩子終身不能自理。以下是部分學者認為生物學上的病因: ①遺傳因素,如脆弱X染色體癥候群或染色體異常; ②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如胎兒初期感染德國麻疹或結節性硬化癥; 目前,沒有一種藥物是對孤獨癥有效的,藥物只能緩解孤獨癥患者所產生的攻擊行為。但有一種訓練方法是國際上比較認可的,這是一個應用性行為分析法(ABA)訓練計劃,即通過向小孩發出指令,把每一個動作分解為多個步驟,不斷提示和強化,逐步使孩子接受指令,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 對于孤獨癥兒童,早期發現早期訓練治療是最好的,因為對不同年齡段的孤獨癥患者的行為進行干預、訓練,能逐漸讓他們有生活自理能力。 翻閱相關資料,小編發現很多人對于“孤獨癥”討論。 討論區 瑋華:康復的定義是“最大限度還原主流社會”; 奶爸:自閉癥(孤獨癥)患者通過專業治療和訓練,情況可以改善,可以好轉,越來越接近正常人。我還沒有聽說過自閉癥被徹底治愈的例子,但治不好不等于沒辦法,放棄了就沒有希望了。家長們請記得:6歲之前是最佳干預期。 桑桑桑:我有見過最初診斷自閉癥 經過訓練后 最終“脫帽”的孩子 如果樓主問的治愈是這樣的定義的話,不過是學齡前的比較多一些 成人或學齡期的孩子很少有良好的訓練效果 除非是高功能自閉癥或阿斯伯格,但現在dsm5出來之后就沒有這種說法了 都改成孤獨癥譜系障礙了。 周末名:有自閉癥人士的家庭很不容易,當他們帶著自閉癥人士出現在公共場所時,請寬容對待,這是他們最需要的幫助。 相信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火爆朋友圈,騰訊公益的“小朋友畫廊”,讓社會再次聚焦自閉癥人士這一群體。因此,面對戰友發過來“私信”,小編簡單概述一下,由于時間有限,查閱的相關知識不夠準確,還望大家諒解。 在此,小編希望對“孤獨癥”比較了解相關專業人士,能留言給出相對“靠譜”建議,給大家科普科普。也許20個月大寶寶,有希望。 如果您身邊有類似“星孩子”,也歡迎您留言講出他們故事和治療歷程,小編后續會收集你們留言,后續小編整理好一一刊登。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關愛孩子,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 這是一封求助貼,看到的你如果有相似的治療心得或者好的建議,請分享出來,或許能使這個世界多一個微笑的孩子,謝謝大家!
③新陳代謝疾病,如苯酮尿癥等疾病引發的新陳代謝障礙;
④腦傷,在胎兒或嬰幼兒的腦部造成廣范圍的損傷,并在大腦內某處產生特定的疾病,因而造成認知缺陷,并引起溝通、社會性及行為等領域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