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非至圣人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①;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②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從,乃可以橫。
【注釋】
① 事:觀察事物的本源。潛思事物之理,以見微知著。②自度材能知睿:估量自己的才干和能力。鬼谷子認為,忤合之道必須充分了解自身情況和對方實力,只能施于不如自己的對手。陶弘景注:“夫忤合之道,不能行于勝己,而必用之子不我若,故知誰不如,然后行之也。”③乃可以進,乃可以退 乃可以縱,乃可以橫:指施展計謀進退自如,行忤合之道于不自如己者,則進退縱橫,唯吾所欲耳。“
【譯文】
所以,如果不能達到圣人那樣深奧的境界,就不能治理天下;不費心竭思,就不能推本溯源,弄清事情的根本。不悉心探究自己的才情,就不能宣揚聲名。才識和素養不夠,就不能帶兵打仗,運籌帷幄。待人不夠真誠,就不能認知他人。所以,運用“忤合”的方法,必須全面考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確定對方不如自己才可實施。全面掌握情況才能做到縱橫捭闔,進退自如。
【本章解讀】
本章論述善用忤合之術的主觀條件:
“非至圣達奧,不能御世”,這是說:如果不是至為高明的圣人,達到通曉奧妙玄機的境界,則不可能駕馭世道的發展變化;
“不勞心苦思,不能原事”,這是說:如果不勞心苦思,多動腦筋思考,則不可能推究事物的原因與結果;
“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這是說:如果不悉心考察清楚事情的真相,就不可能成事成名;
“材質不惠,不能用兵”,惠,指愛心。這是說:如果個人的資質缺乏愛心,則不能讓他掛帥用兵;
“忠實無真,不能知人”,這是說:如果為人不忠實、不真誠,就不能有知人之明。
以上所列“至圣達奧”“勞心苦思”“悉心見情”“材質惠”“忠實真”等,是善用忤合之術的必備條件。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知, 通智。睿,看得深遠。孰,指上述的主觀條件。這是說:要想運用好忤合之道,必須清醒地估計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如何,衡量才能長短、關系遠近等哪個條件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