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姜維一生戎馬,只為匡扶漢室,保衛蜀漢,其恪盡職守的精神為后人傳頌。姜維是三國后期蜀漢名將,成功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九伐中原,勝多敗少,意志堅定。然而姜維遇到宦官黃皓,也算是生不逢時,姜維北伐,而黃皓卻得到劉禪的寵幸,權利日益增大,獨霸朝政,很多人都懼怕黃皓。
黃皓不但擾亂朝政,還把魔爪伸向正在北伐的姜維,姜維北伐勝利在望,黃皓卻向劉禪進讒言:姜維屢次北伐無功,可讓右將軍閻宇替代。于是后主先后三道詔書催促姜維班師,直接導致北伐失敗。然而有人卻認為,黃皓權傾朝野,姜維為何不效仿丁奉殺孫綝,將黃皓斬殺,以除后患。筆者認為,姜維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黃皓當時權傾朝野,姜維也是有心無力。諸葛亮逝世時,黃皓也只不過一個宦官,手中并無實權,費祎掌政期間,黃皓也是默默無聞。董允在時,也極力打壓黃皓,勸其不要進獻讒言,黃皓因害怕董允,也沒有得勢。陳袛接替董允擔任侍中后,便經常和黃皓勾結互為表里,黃皓才有機會參與朝政,再加上他善于阿諛逢迎,很快就得到劉禪的喜愛。
之后,黃皓便排斥異己,謀取大權,逐步獨霸朝政,劉禪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朝政交給黃皓管理。黃皓更是權傾朝野,黨羽眾多,劉禪的弟弟劉永曾得罪黃皓,幾個月都沒有見到劉禪。姜維雖然忠勇,但畢竟常年在外征戰,朝堂之上,不一定是黃皓的對手。演義中這樣記載:
然一時官僚以后主荒淫,多有疑怨者,于是賢人漸退,小人日進。時有將軍閻宇,身無尺寸之功,只因黃皓,隨得重爵。
其次黃皓有劉禪庇護,姜維也無可奈何。話說姜維被迫班師回朝之后,屢次面見后主而不能見,后主一連十天都沒有上朝。一天后主與黃皓在后花園吃酒宴,姜維帶領數十人前往,意圖殺掉黃皓,匡扶朝政。問及劉禪為何急令班師,后主默默無語。于是姜維便向劉禪進言:黃皓奸巧專權,乃靈帝時十常侍也。姜維于是勸說劉禪斬殺黃皓,以除后患。后主卻認為:黃皓只不過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宦官,即使專權也不會有什么作為。
并且聲稱董允也曾厭惡黃皓,并被深深責怪。然而喜歡黃皓的人,想要他生,不喜歡他的人便想讓他去死。于是后主便責怪姜維容不下一個宦官。之后,后主便讓黃皓給姜維道歉,黃皓哭天搶地,聲稱并沒有干預國家大事,只是盡心輔佐劉禪,讓姜維不要聽信讒言,并向姜維扣頭認罪,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再次姜維欲殺黃皓,然而顧及頗多,又有人勸解,才沒有下手。黃皓專權,不但導致朝政日益頹廢,而且還擾亂軍隊,阻礙北伐。姜維早就有意要殺黃皓,然而卻身不由己。事情是這樣的,話說黃皓勸劉禪召回姜維,讓右將軍閻宇北伐,但后來有聽說鄧艾是個軍事奇才,閻宇根本不是對手,因此只能作罷。姜維回到成都,又見不到劉禪,有一次便在東華門遇見了秘書郎郤正,正便把這一切告訴了姜維,姜維大怒要殺黃皓,然而郤正卻阻止。
聲稱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匡扶漢室,如果殺了黃皓,劉禪不能容下姜維,將其斬殺或者降罪,豈不是因小失大。那時蜀國就會有大麻煩,姜維又怎么對得起武侯呢?姜維左思右想,覺得郤正說的很有道理,于是便放棄了殺黃皓。姜維又因擔心得罪了黃皓,在朝中會吃虧,便到沓中去屯田,以避其禍。
你是如何看待黃皓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