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之一,由股骨、脛骨、髕骨組成,三者相互接觸的面形成關節。關節內也有筋膜、半月板、韌帶等結構,其中半月板就像一張墊子,起到緩沖、減震及部分穩定作用。同時,它們在肌肉的輔助下,保證它只能在一個方向活動,又能讓我們可以穩穩地站住,并且能有力地做出走、跑、跳等動作。其中任意一個部分出了問題,都會影響膝關節功能,進而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膝關節作為一個負重關節,在不同的姿勢下負重也不盡相同。膝蓋的負重在躺下的時候,幾乎是零;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正常體重的1至2倍。
而膝關節最不喜“負重”運動。雖然爬樓梯可以有效增強心肺功能,且能夠消耗熱量,起到減肥的作用。但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爬樓梯也是。
在上樓梯時,膝關節的軟骨面要承受超過體重三倍左右的壓力。而下樓梯比上樓梯更傷膝關節,因為下樓梯時膝關節要承受6.7倍的體重,極易對髕骨關節產生壓力,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軟骨間的疼痛。另外,除了上下樓梯,下蹲時膝蓋的負重更大。
不同動作對膝關節的影響不同,那么我們日常如何減少對膝關節的損傷,讓它盡量“耐用”呢?
首先,不做長時間、大運動量的運動,并避免上下樓梯以及搬重物等活動,當膝關節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以減少磨損;
其次,由于蹲下時膝關節負重最大,因此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并避免在膝關節屈曲時做腿部的旋轉動作,避免半月板損傷;
此外,注意膝關節的保暖,保證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并選擇一雙合腳的鞋子,這樣可以減少運動時膝關節承受的撞擊與壓力,以保護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