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
羌族,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是古羌人的后裔,自稱爾瑪?!扒肌笔撬Q,源于其以羊為圖騰,亦稱“西戎牧羊人”,是中國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有口語,文字失落。羌族地區至今仍保留自己獨特的民族傳統、生活文化與信仰,信奉自己的天神“阿爸”,也兼信別神,多神崇拜,也有很多人信仰藏傳佛教。
“羌人”分為“先古羌”(春秋戰國之前的又叫“東羌”)和“后古羌”(春秋戰國之后的西羌“胡夷”族團又叫西羌),其共同特點是以羊為祭祀的圖騰。
先古羌為秦統一后,和東部諸族融為一體,形成漢族的胚胎。包括夏、周、秦等國家,可能都源自于羌族。殷商時有用羌人來祭神的習俗。
后古羌自春秋戰國時期從西北涌入,發展演變成為今天的部分漢族、羌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阿昌族、景頗族、獨龍族、怒族、土家族等藏緬語族。
今天的所稱的“羌族”,僅僅是古西羌諸部中的一支。今天的羌族以及古西羌諸后裔民族都經歷了多次戰爭、遷徙,歷經滄桑,最后在今天所在的地方落足。今天的這支古西羌部落“羌族”在進入今天居住的岷江、涪江流域一帶之前,自稱“子拉族”。通過“羌戈大戰”后,得以在今四川阿壩州一帶定居,此后自稱“爾瑪人”。
羌人把一塊白石供在山上石塔頂上,白石便代表天神或寨神;如果把白石供在田邊,它可以是田神、土地神。羌族為什么獨尊白石神,這里還有一個典故。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