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音樂共欣賞13. 管弦樂曲-卡門序曲
管弦樂曲《卡門序曲》,是法國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開始呈示的快板主題選自歌劇第四幕斗牛士上場時的音樂,生氣勃勃、充滿活力,表現了斗牛士英武瀟灑的形象和斗牛場內興奮活躍的氣氛。
【視頻:柏林愛樂樂團 - 卡門序曲】
【樂曲賞析】
管弦樂曲 《卡門序曲》,是法國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開始呈示的快板主題選自歌劇第四幕斗牛士上場時的音樂,生氣勃勃、充滿活力,表現了斗牛士英武瀟灑的形象和斗牛場內興奮活躍的氣氛。
由于它帶有進行曲特點,故又稱《斗牛士進行曲》。它是埃斯卡米羅所歌唱的詠嘆調,廣為傳唱。
接下來樂曲從A大調轉為F大調,出現第二幕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調,具有凱旋進行曲特點,堅定有力的節奏和威武雄壯的曲調表現了斗牛士的颯爽英姿。
反復時提高八度,使情緒顯得更為高昂。
之后再現第一部分主題。
結束部分出現卡門的音樂動機,帶有不祥的氣氛,在弦樂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為主的樂器奏曲悲劇性主題,暗示悲劇性的結局,最后在強烈的不和協音響中結束。
【比才 簡介】
比才,又名比捷(1838-1875)法國作曲家。他出生于巴黎,四歲開始隨母學鋼琴,九歲入巴黎音樂學院。
1857年,十九歲的比捷以鋼琴家兼作曲家的身份,畢業于巴黎音樂學院,并獲得羅馬基金去意大利進修三年。
1863年,比才寫成第一部歌劇《采珍珠者》。以后主要從事歌劇寫作,作品有《卡門序曲》、《阿萊城姑娘》等。
在他的作品中現實主義得到深化,社會底層的平民小人物成為作品的主角。在音樂中他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沖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于一爐,創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
歌劇《卡門》,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說。
【故事簡介】
故事發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農家的下級軍官唐·霍賽,在吉普賽煙草女工卡門的誘惑下,墮入情網,成了走私販。過了些時候,卡門對唐·霍賽冷淡起來,她愛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羅。霍賽的妒忌,使卡門煩惱。他干涉她愛情上的自由,她被這種干涉所激怒,于是與他絕交了。
后來,在一次群眾對埃斯卡米羅斗牛獲勝的歡呼聲中,霍賽刺殺了卡門。
劇中刻畫了卡門熱情潑辣、酷愛自由的性格。
音樂多用舞蹈歌曲及分節歌,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和西班牙風格。
【百度圖片:《卡門》、卡門序曲、比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