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字經》里有一段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段話里所說的竇燕山,是一個教子成才的成功樣板。
據說竇燕山年青的時候,為富不仁,品行惡劣。有窮人借他家糧食時,他總是小斗出,大斗進。他還經常仗勢欺人,橫行鄉里。有一天夜里,竇燕山做了一個夢,夢見已故的祖父和父親一起來教訓他:“你做的壞事太多,很可能一生無子,而且壽命很短。你只有努力多做扶危濟困的善事,才可能改變命運。”竇燕山從夢中醒來,嚇出一身冷汗。于是,他決定按照祖父和父親的教導改過自新,積德行善。
竇家有一個仆人,盜用了主人的錢。因擔心被發現后受罰,就寫了一張債券系在十二三歲的女兒胳膊上,然后就遠逃他鄉了。看到債券上寫著:“永賣此女,償所負錢”,竇燕山覺得這個孩子很可憐。于是他就燒掉了債券,收養了仆人的女兒。那個仆人聽說這樣的結果之后,非常感動,就從外地回到竇家,懺悔了自己的過錯。竇燕山原諒了仆人,還勸他浪子回頭,重新做人,令仆人全家感恩不盡。
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竇燕山到廟里佛前進香,他拾到一個錢袋,里面裝著200兩銀子、30兩黃金。竇燕山想,丟錢的人一定很著急。第二天清晨,竇燕山早早來到寺廟,等候失主。不一會兒,就見一個人痛哭流涕地跑進來。那個人說,他的父親犯了罪,為了給父親贖罪,他好不容易借來了錢。卻因為昨天晚上喝醉了酒,把錢袋子弄丟了。聽了這種情況,竇燕山不僅把錢袋子還給了那個人,而且還另外贈給那個人一些財物。
竇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對于生活有困難的鄉親,竇燕山就借本錢給他們,讓他們做生意賺錢改變生活。有鄰居婚嫁子女缺錢的,他就出錢幫助婚嫁。遇到親友辦喪事無錢買棺材的,他就出錢買棺材幫忙安葬。此外,竇燕山還建立書院,資助那些有上進心卻無錢上學的窮人家孩子。那些窮孩子只要來書院學習,不管認不認識,他都代繳學費和生活費。這樣,竇燕山的書院培育出了很多品學兼優的人才。通過不斷地棄惡揚善、澤被鄰里,竇燕山徹底改變了自己。通過不斷地努力,竇燕山還考上了功名,當上了朝廷的諫議大夫。
后來,竇燕山有了5個兒子。在他的精心教育之下,五個孩子都很努力,最后都考上了官職,很有作為。據記載,竇燕山的長子考中了進士,曾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次子考中了進士,曾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三子曾任補闕;四子考中了進士,曾任翰林學士、諫議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在當時,竇燕山的五個兒子被人們贊譽為竇氏五龍。
【百度圖片: 竇燕山教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