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痤瘡不常見證型的辨證治療

痤瘡不常見證型的辨證治療

痤瘡不常見證型的辨證治療
發表時間:2009-05-21發表者:劉愛民(訪問人次:941)
摘要:痤瘡雖是常見、多發病,但其病因病機復雜,常規的辨證治療未必都能取得良好療效。本文根據作者臨床所見,歸納出痤瘡的5種不常見證型,并附驗案舉例說明,作為教材之外的補充。文中還指出痤瘡辨證治療應拓展思路,整體調節,不可拘泥于肺胃。
關鍵詞:痤瘡;中醫證型;辨證治療


痤瘡是皮膚科常見、多發病,其皮損雖然常見于面部及胸背部,但其發病卻與五臟皆有關系,因而往往證候復雜,治療未必都能得心應手。新世紀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外科學·粉刺》列出了肺經風熱、腸胃濕熱、痰濕瘀滯三種常見證型[1],還不能完全適應臨床辨證的需要。故筆者根據臨床所見,歸納出5種不常見的中醫證型,并附驗案,供同道臨證時參考。
1脾濕肺熱
1.1 辨證治療
病因病機  嗜食肥甘,或脾失健運,濕蘊脾胃,復挾肺熱上犯,故面生痤瘡。
臨床特征  面部丘疹、粉刺,或有膿皰,伴納食欠佳,大便溏或不爽,婦女白帶多。舌淡紅而胖,有齒痕,或舌尖紅,苔白膩,脈滑或濡。
治法  燥濕健脾,清肺解毒。
方藥  平胃散合枇杷清肺飲加減:蒼術、茯苓、厚樸、陳皮、薏苡仁、生桑白皮、枇杷葉、黃芩、赤芍、蒲公英、連翹等。
方解  蒼術、茯苓、薏苡仁燥濕利濕運脾,厚樸、陳皮化濕行氣,桑白皮、枇杷葉、黃芩清肺中之熱,赤芍涼血活血,蒲公英、連翹解毒散結。
1.2 病案舉例  患者男,22歲,1996年9月10日初診。面部出粉刺、丘疹1年余,胸背部也有少許皮損,曾在外院治療未效。伴面部油脂多,鼻頭微紅,面稍黃,納差,脘脹,形瘦。舌淡胖,苔薄白,脈虛滑。辨證:脾濕肺熱。治宜燥濕健脾,清肺解毒。方用平胃散合枇杷清肺飲加減:蒼術12g,厚樸10g,陳皮10g,茯苓20g,生桑白皮15g,黃芩12g,紫草20g,丹參30g,蒲公英30g,連翹15g,苦參10g,澤瀉12g。6付,水煎服。外搽膚螨克星霜(河南新誼制藥廠),每日2次。二診:藥后皮損減少,大便好轉,納食增加,仍有脘脹。原方加清半夏10g,黨參10g,7付,水煎服。三診:原皮損消退,余癥均消失,未見新皮疹。原方5付,水煎服。后口服消痤丸(院內中成藥制劑,處方為枇杷清肺飲加減,下同)、香砂六君子丸20d鞏固療效。
2 肝經郁熱
2.1 辨證治療
病因病機  情志抑郁,肝氣郁而化火,上犯于面,則發為本病。
臨床特征  多發于青春期后婦女,皮損常以面兩側為主,月經不調或痛經,經前皮損增多,易怒,脾氣急,經前乳脹,失眠多夢。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
治法  疏肝解郁,清熱解毒。
方藥  丹梔逍遙散加減:牡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歸、薄荷、蒲公英、連翹、甘草等。
方解  柴胡、薄荷疏肝解郁,白芍、當歸養血柔肝,牡丹皮、梔子清解郁熱,蒲公英、連翹解毒散結,甘草調和諸藥。
2.2 病案舉例  患者女,36歲,2006年10月24日初診。面部出丘疹、粉刺1年余。曾在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佳。皮疹常于月經前增多,月經前期,經前心煩,眠欠佳。舌淡紅,苔薄膩淡黃,脈數。辨證:肝經郁熱。治法:疏肝解郁,解毒散結。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牡丹皮12g,梔子15g,柴胡10g,白芍18g,當歸12g,黃芩10g,厚樸10g,云苓20g,薄荷5g(后下),蒲公英30g,連翹18g,甘草5g。15付,水煎服。痤瘡搽劑(院內制劑,含氯潔霉素,下同)外搽,每日2次。二診:皮損部分消退,多夢。舌淡紅,略有瘀斑,苔黃膩,脈弱。中藥原方加遠志12g,15付,水煎服。三診:皮損完全消退。舌脈同前,脾氣好轉。初診方加炒棗仁20g,7付,水煎服。
3陰虛火旺
3.1 辨證治療
病因病機  男子二八,女子二七,初入青春期,或人到中年,腎之陰陽失衡,陰虛火旺,虛熱上行于面,則生粉刺、丘疹。
臨床特征  面部皮損以丘疹、粉刺為主,或有少量結節,口干咽干,心煩失眠,或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質嫩紅,苔薄少,脈細或細數。
治法  滋陰清熱散結。
方藥  二至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墨旱蓮、女貞子、生地、牡丹皮、知母、鹽黃柏、蒲公英、連翹、蜈蚣等。
方解  墨旱蓮、女貞子、生地滋陰補腎,牡丹皮、黃柏、知母清解虛熱,蒲公英、連翹解毒散結。
3.2 病案舉例  患者女,30歲。2003年1月2日初診。面部出丘疹、粉刺1年,皮疹時輕時重,曾治療未效。診見面頰兩側及頦部密集白頭粉刺及紅丘疹,并見淺小疤痕,經前皮疹增多,納可,形瘦,舌淡,苔薄少津,脈細。辨證:陰虛火旺,肺經熱結。治應滋陰清熱,解毒散結。方藥:墨旱蓮20g,生地20g,當歸10g,白芍15g,生桑白皮15g,黃芩12g,丹參20g,牡丹皮12g,蒲公英20g,連翹15g。7付,水煎服。過氧苯甲酰凝膠(法國高德美制藥廠)外用,丹參注射液2mL,足三里注射,每周1次。二診:皮損明顯減輕,月經已至。原方丹參減為15g,加薄荷6g(后下),7付。三診:原紅丘疹已消退,白頭粉刺亦較前減輕。舌淡紅,苔薄,脈細。擬原方加散結之品:墨旱蓮20g,生地20g,天花粉12g,白芍18g,牡丹皮12g,丹參30g,蒲公英20g,連翹15g,夏枯草12g,生牡蠣30g(先煎),甘草6g。11付,水煎服。四診:左側面部的白頭粉刺全部消退,右側也大部消退。舌脈同前。上方加梔子10g,炒棗仁18g。7付。五診:服上藥后皮損完全消退。
4 上熱下寒
4.1 辨證治療
病因病機  素體不健,五臟不調,肺有蘊熱而脾胃虛寒,面生丘疹、粉刺。
臨床特征  形體瘦弱,自幼多病,面部丘疹、粉刺或有膿皰,飲冷則胃痛不適,或大便溏泄,畏寒肢冷。舌淡紅或淡白,有齒印,苔淡黃膩,脈細弱。
治法  清上溫下。
方藥  黃連湯加減:黃連、黃芩、黨參、炒白術、云苓、干姜、陳皮、半夏、連翹、炙甘草等。
方解  黃連、黃芩清上部肺熱,連翹解毒散結,黨參、炒白術、云苓、干姜、陳皮、半夏、炙甘草等溫補下部之脾胃,寒溫各循其道,使上下調和,疾病自愈。
4.2 病案舉例  患者女,25歲,2007年7月20日初診。面部出粉刺、丘疹、膿皰三年,未治療。現面部見少許丘疹、粉刺,兼有個別膿皰,伴納差、畏寒、乏力、多夢。舌淡暗而胖,苔薄白滑膩,脈右稍弱,左平。證屬肺經郁熱,脾胃虛寒。法當清肺解毒,溫中健脾。方藥: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20g,干姜7g,黃芩12g,蒲公英30g,連翹15g,赤芍12g,陳皮10g,炙甘草9g,大棗3枚。7付,水煎服。外用“痤瘡搽劑”。二診:膿皰、丘疹消失,尚有少許粉刺,納增,多夢。舌淡胖,苔薄白膩,脈平。中藥原方加炒棗仁18g,7付,水煎服。0.025%維A酸霜(重慶華邦制藥廠)外用粉刺處。三診:皮損基本消退,僅額部尚存3個小丘疹,多夢,常易生氣,大便干,舌淡,苔滑膩,脈右弱,左平。原方酌加柴胡、薄荷等疏肝之品,又服10余付而愈。
5 毒熱壅面
5.1 辨證治療
病因病機  素體陽盛,嗜食辛辣肥甘,三焦熱實,熱蘊成毒,外發于面。
臨床特征  多見于青年,起病或急或緩,迅速加重,面部黃豆或蠶豆大小紅色結節,并有較密集丘疹、膿皰,口干苦,或有咽痛,大便干結。舌質紅絳,苔黃厚,脈滑大。
治法  清瀉三焦實熱
方藥  防風通圣散加減:荊芥、防風、連翹、梔子、黃芩、生石膏、桔梗、紫草、皂角刺、蒲公英、地丁、大黃等。
方解  荊芥、防風、連翹、黃芩、桔梗等宣散清解上焦之熱,生石膏、梔子清瀉中焦實熱,大黃通腑而瀉下焦之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草、皂角刺等解毒涼血散結。三焦熱除,則皮損消退。
5.2 病案舉例  患者男,22歲,1995年11月16日來診。3年來面部反復出結節、囊腫、紅斑,近3個月皮疹加重??滔旅骖~部黃豆至棗大的紅色炎性結節、囊腫,自覺疼痛,壓之痛甚,頜下多個棗大結節,質硬,個別皮疹有膿頭,口周鼻旁大片紅斑,表面油亮,曾在別處服中藥5劑無效。納可,舌紅,苔薄黃,脈弦滑。診斷:①結節、囊腫性痤瘡;②脂溢性皮炎。證屬三焦熱實,毒熱壅面。法當通瀉三焦,涼血活血,解毒散結,方擬防風通圣散加減:防風12g,連翹20g,牛蒡子l0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黃芩12g,梔子15g,生地20g,赤芍15g,丹參30g,皂刺12g,花粉12g,蚤休15g,蒲公英30g,大黃9g(后下),生甘草5g。服藥5劑,口周、鼻旁紅斑基本消退,丘疹、結節大部分消退,頜下原多個紅棗大小的腫硬結節皮色已不紅,腫塊聚結縮小,疼痛大減,舌苔轉薄白,舌質已不甚紅,脈已緩和,轉為稍弦。實熱退之大半,熱毒猶未盡解。改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金銀花20g,連翹20g,天花粉12g,梔子12g,黃芩12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當歸10g,赤芍15g,丹參30g,皂刺12g,穿山甲9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甘草5g。連服8劑,面部結節、囊腫、紅斑完全消退,頜下腫塊僅剩蠶豆大一塊,觸之較前變軟,舌轉正常,疾病基本痊愈。停服煎藥,改服“消痤丸”以竟全功。
6 小結
綜上所述,痤瘡的病因多端,病機復雜,臨證必須思路開闊,不可拘泥于清肺胃之一端?!秲冉洝吩疲?#8220;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皆上行于面”。生理上如此,病理上理應如此。因此,包括痤瘡在內的許多面部皮膚病均與五臟六腑有關,非僅肺胃也。筆者向來主張整體調節療法治療皮膚病[2],對于一些較難治的痤瘡,多數屬多個臟腑的病變或失調導致,更應該拓展思路,整體調節,或清或溫,或散或和,令其平和則愈。就文中所述痤瘡不常見的5種證候的辨證治療,我臨床有所體會,簡要小結如下:①脾濕肺熱證,用藥不宜過于苦寒,應時時顧護脾胃,否則寒涼傷胃,病反難愈;②肝經郁熱證,此證型婦女多見,不少患者曾用過清肺胃之劑無效。有些患者舌質并不紅。辨證要點是經前皮損增多,易怒;③陰虛火旺證,多見于青春期后,患者多形體瘦削,脈細,女性多于男性。有時舌象無明顯熱象,但舌苔常薄少;④上熱下寒證,此型患者多已服用過枇杷清肺飲、白虎湯之類,沒有療效或服后胃中不適、腹瀉等,脾胃或整體虛寒而肺獨有熱;⑤毒熱壅面證,本型患者多年輕體壯,短時間內皮損迅速加重,純屬實熱,徑可辛散清瀉。

參考文獻:
[1]李曰慶.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外科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207-209
[2]劉愛民. 淺談皮膚病的中醫整體調節療法[J]. 新中醫,2003,35(10):78-79.

注:本文已發表于《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年3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愛民教授辨治寒熱錯雜型痤瘡的經驗
中醫治療痤瘡
四物湯加減治痤瘡醫案
珍珠講課痤瘡于雀斑去痘印疤
張志禮醫話驗案精選(六)
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痤瘡醫案、配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宕昌县| 长宁区| 金门县| 邛崃市| 黄骅市| 大邑县| 张掖市| 克东县| 麦盖提县| 玛纳斯县| 乃东县| 额尔古纳市| 泽州县| 新化县| 连南| 江都市| 马公市| 玉门市| 仙居县| 贵南县| 芮城县| 肥东县| 满城县| 黄浦区| 许昌县| 巴南区| 定日县| 洪雅县| 师宗县| 马龙县| 江陵县| 玉林市| 小金县| 平舆县| 谷城县| 清水河县| 晋州市| 肃北| 若羌县|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