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升級300問】共10章。分人才培養模式、學習共同體與合作學習、導學案設計與使用、展示教學、新課堂教學流程、高效課堂評價、課程評價與區域課改評估、課改管理升級、課程改革、高效學習方法、課改學校和區域課改案例解讀、家庭教育、課改時評等十三個模塊,供老師、校長和教育部門管理者以及關注課改的朋友們參考使用。
備課組集體研討導學案被稱為“集智備課”,其備課程序有哪些?跟傳統教師備寫“教案”有何區別?
答: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反復優化,備課基本程序是:個人初備——小組集備——個性復備——課后補備。與傳統教案備課的區別主要是導學案集備要備“學法”,寫教案主要是備“教法”。
集智備課
導學案又名學案、導學稿、“講學稿”。它是新型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第一載體,是自主高效課堂的附屬品,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本人將它比喻為學生學習的GPS。學案是根據課程標準、學生學習實際(即學情)和各種學習資源編制而成的。編制和使用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隨著使用的不同階段而存在差異,初期由教師編制,學生使用,后期可由部分學生與教師共同編制,學生使用為重點;導學案的呈現方式主要有兩種,即紙質和電子導學案。電子導學案中包含多媒體資源,因此電子導學案也稱為多媒體導學案。
第一,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自由自主人格。
第二,落實新課程標準“先學后教”,還給學生學習主動權和話語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第三,學生先學,教師后教;讓學生學習前置,教師講解后置,教師針對學生學不會的問題點撥、精講,優化課堂結構,遵守教學規律,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效率。
第四,整合重組教材,帶領學生走入文本,讀懂教材,提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培養批判思維能力。
第五,教師利用多種教學資源,精選練習題目、可供合作探究的問題,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減輕師生負擔,增強訓練的準確性,減少無效勞動。
以下是筆者指導某九年制學校制訂的課改背景下的“集智備課”制度——
【樣例】 ××學校生本高效課堂集智備課制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負增效,推進我校課改工作健康發展,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根據學校課改實際需要,特制訂我校集智備課制度,請各年級組學科組、備課組遵照執行,具體要求如下。
一、集智備課基本流程與責任制
導學案是對教材的翻譯和二度創作,要在 “導”、“學”、“案”三個字上下功夫; 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兩個原則;立足學情,貫徹分層學習、分層達標原則;探究問題要有層次感、立體感、新穎感,與生活實際結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一)導學案設計與集智備課
(1)學案的編制要遵循程序。學案編制備課組長是第一責任人(學科組長、備課組長兩個組長輪流負責),確保學案制定的程序,提前一周布置任務,每周確定下周集體備課的內容、要求、人員和程序。課改辦管理人員要分學科(組)承包,參加備課,對承包組導學案審核簽字之后,再送交打印室印刷。
(2)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備課,備課組長主持,嚴格考勤,全過程記錄。
(3) 導學編制規范(各學科都要統一標準),必須使用紙質和電子稿兩種版式,并要在學校教學處指定網址郵箱存檔,學校進行整合以實現資源共享。
(4) 導學案必須要求學生限時、閉卷、獨立完成,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
(5)集智備課時必須帶全資料,積極發言,合作討論,集大家之智慧,提高備課質量。備課組活動前,由主備人提前將超前兩周的預習提綱(或預習課教學設計)及新授課教學設計一并印發給本備課組老師認真審閱,以便備課組活動時,主備人陳述備課思路、過程及方法后,本備課組老師能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充實優化主備人的教學設計,形成備課組集體授課的共用教學設計(“共案”)。任課教師根據學情做修改形成“個案”用于教學;教學結束后根據教學體會總結“教后反思”,稱為“補備”。
導學案集智備課的程序為:
第一步 主備人初備,形成初案;
第二步 備課組集備,形成共案;
第三步 科任教師個備,形成個案;
第四步 教師總結反思,進行補備。
(6)建立導學案評價獎勵制度。每月各年級長組織備課組長檢查評比導學案的質量并進行答辯,對各科導學案進行公開晾曬,互相學習,評出優秀導學案;對評出的導學案設計優秀教師和備課組每學期進行獎勵。
(7)學校課改辦檢查考核落實,課改辦要強化包科領導責任制,導學案的質量,包科領導是第一責任人。
(8)學期放假前,備課組長制定學期教學進度,將下一學期的備課任務分解備課任務并落實到每位老師(主備人),先進行“個備”。
(二)導學案的使用
①導學案需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于學生預習準備。小學低年級可以在當堂課前發放,課內安排一定的獨學(自學)時間。
②根據預習學案內容的多少,可靈活采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打印張貼于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形式。
③根據預習內容的難易,可靈活采用課外預習、課堂前部分時間預習或者整節課預習方法進行。
④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于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
⑤教師指導學生收集、裝訂、保存導學案的方法,提醒學生導學案是考試前復習的最好資料。
(三)個人備課要求
集體研討備課后,各任課教師一定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知識、能力、成績、非智力要素的具體實際,對集備形成的“初案”進行二次“復備”,形成個性化的、適應本班學生“學情”的導學案(“共案”),經責任領導審核簽字后印刷使用。
1.重點放在七個設計:
交叉立體“三維”目標的確定;
分層學習目標的達成;
學生學習關鍵能力培養;
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導學案的使用的效果;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效益;
合學、展學活動的有效性。
2.實行學與導兩欄備課,導學案要設計好富有啟發性的提問,調動學生動腦思考、動手練習、合學互動的方法,設計好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展示的方式。還有預設好教師要提問、追問、補充、精講點撥的內容。
3.倡導教師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大膽探索生本協同智慧高效課堂模式,真正把學習權力還給學生,全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表達(展示)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
⑴ 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關系。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定教。不做純粹知識的灌輸者,做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領者、組織者和欣賞者,一定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質疑、思考、討論、實踐。
⑵ 對每堂課的學習目標設計,各備課組要專門討論,學習目標要貫穿課堂始終,討論、展示和最后的反饋、復習鞏固都要扣緊學習目標開展。
⑶ 研究如何搞好小組評價,用評價調動積極性,不要為評價而評價,把評價當成一堂好課的佐料,流暢自然,簡潔適用。
⑷ 研究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信息量、訓練量、思維量,圍繞學習目標,積極思考,深度思考,提高教學實效。
⑸ 研究如何指導學生搞好討論,確保討論緊扣學習目標,剔除無效討論,控制討論內容、方法、時間,用討論中的收獲和感悟調動每位同學積極參與,確保討論高效且有深度。
⑹ 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有效展示和深入研討,教師參與,一起探究,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一定做到緊扣學習目標,收放自如。
⑺ 要安排合理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展示互動教學活動,亦靜亦動、動靜結合、動靜相宜。
新課堂要求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導學案設計教師首先要考慮“預設”一些能對教材內容進行聯系、拓展、歸納、遷移的系列問題,并將問題串聯起來,以啟迪學生思維,學懂教材上的一部分知識和原理, 按自己的學習基礎嘗試完成學案、課本或練習冊上的練習題目,最后整理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交由同學或老師幫助解決。當然,導學案設計要求“知識問題化”,也可以設計呈現為各種不同的題型,如填空、問答、選擇、辨析、列表、討論、實驗實踐等題型。導學案要開放性設計,盡量少設計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和至于一個標準答案的練習題,訓練學生發散思維、批判思維,培養創新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