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介紹的是初中20個學生必做物理實驗中的“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一: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實驗器材】一塊畫有角度的可折疊的白色硬紙板,一塊平面鏡,光源(激光筆)等。
【實驗設計】如下圖所示,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畫有角度的可折疊的白色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將光源緊貼硬紙板射向平面鏡O點,通過折疊硬紙板等操作,并仔細觀察,測量出多組數據,將數據填入下表,再綜合分析實驗現象和表中數據,得出光的反射規律。
【實驗步驟】同學們可以通過觀看下面的視頻,了解具體的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位于同一平面內;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記憶口訣: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注意事項】實驗時,硬紙板一定要豎直地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操作時,可將硬紙板的折疊線(法線)與平面鏡垂直,即實現硬紙板的豎直放置。
(1)能區分入射角與反射角,并知道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入射角減?。ㄔ龃螅r,反射角也減小(增大)。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入,即平面鏡上,法線與入射光線重合,這時入射角為0°,反射光線沿原路返回。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在比較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時,要知道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能對該實驗進行評估,能找出實驗失敗的原因,能對實驗做出合理的改進。
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實驗器材】一塊平面玻璃板(帶支架),兩根相同的蠟燭,一張白紙,一把直尺,一支筆,火柴。
【實驗設計】如下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并用筆畫一條直線,將平面玻璃板沿直線豎直放置在紙面上。在平面玻璃板的一側放置一根點燃的蠟燭A,在平面玻璃板的另一側調節蠟燭B(與蠟燭A相同),使蠟燭B的像與蠟燭A完全重合,用筆記下兩根蠟燭的位置。然后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做幾次。實驗結束后取下白紙,將相對應的點連線,利用直尺測量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下列表格中,通過觀察與綜合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步驟】同學們可以通過觀看下面的視頻,了解具體的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1)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2)像與物到平面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注意事項】實驗時,平面玻璃板一定要豎直放置在紙面上,否則,無法完成實驗。
(1)會選擇最優的實驗環境(較黑暗)和實驗器材(較薄的玻璃板或茶色的玻璃板等)。知道使用平面鏡無法完成實驗。
(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用光屏替代蠟燭B時,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A的像;用手觸摸蠟燭B的火焰時,不會燙傷。
(3)實驗中選擇兩根相同蠟燭的原因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4)當蠟燭A向平面玻璃板靠近或遠離時,像的大小不會改變。
(5)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蠟燭B與蠟燭A的像無法重合,說明平面玻璃板未豎直放置;出現兩個蠟燭A的像,說明選擇的平面玻璃板太厚了。
(6)優化實驗,如用方格紙代替白紙等。
實驗三: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器材】一個光具座,一個凸透鏡,一個光屏,一根蠟燭,火柴。
【實驗設計】先測量出凸透鏡的焦距,再按照下圖所示,分別將凸透鏡、光屏、蠟燭安放在光具座的相應位置。固定凸透鏡的位置不動,將蠟燭調到不同的位置,并通過改變光屏的位置,使得光屏上能夠得到蠟燭清晰的像。改變蠟燭的位置,重復幾次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下表中,通過觀察與綜合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步驟】同學們可以通過觀看下面的視頻,了解具體的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1)當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當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3)當f<u<2f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4)當u=f時,凸透鏡不成像;
(5)當u<f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記憶口訣:
(1)一倍焦距內外分虛實,二倍焦距內外分大??;
(2)實像總在異側倒立,虛像總在同側正立;
(3)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注意事項】實驗時,凸透鏡、光屏、蠟燭三者的中心應調至同一高度,選用的凸透鏡的焦距要適中。
(1)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虛實、大小、正倒。
(2)了解物距與像距的大致關系。
(3)知道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4)凸透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
(5)實驗過程中蠟燭變短的處理辦法。
(6)實驗的改進與評價。
(7)用水透鏡做實驗(改變焦距)、凸透鏡與眼鏡的綜合考查等。
中考鏈接
1.(2016年·天水)如圖1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小紅同學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
(1)實驗時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為了 。
(2)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當光貼著紙板沿AO入射時, (填“能”或“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
(3)為了便于測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記錄在紙板上,你的方法是: 。
(4)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系的普遍規律,應當 。
2.(2016年·衡陽)如圖2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兩塊玻璃板,你應選擇 (填“厚”或“薄”)玻璃板進行實驗。
(2)在豎直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將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填“前側”或“后側”)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實驗時,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的像。
3.(2016年·營口)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3甲所示是小明確定凸透鏡焦距時所做的實驗,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當蠟燭距凸透鏡15 cm時,能成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當蠟燭向左(遠離透鏡)移動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此時所成像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因燃燒變短,所成像如圖3乙所示,要使像能夠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凸透鏡向 (填“上”或“下”)調整。
(3)在上一步實驗調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找了一副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要使光屏上還能成清晰的像,可將蠟燭適當 (填“左”或“右”)移。
1.(1)顯示光路
(2)不能
(3)用筆在紙板上沿著光路將其描畫下來
(4)進行多次實驗
2.(1)薄
(2)前側 等效替代法
(3)不變
(4)不能
3.(1)11 放大 投影儀 左 變小
(2)下
(3)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