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日本經濟是危機重重。自6月10日美國公布5月通脹數(shù)據(jù)后,日本的股市債市匯市都大幅度下跌,僅6月13日這天,股市方面,日本東京225指數(shù)大跌3%。債券市場方面,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25%,超過日本央行的承諾區(qū)間(-0.1%~0.1%)。其實日本想得挺好的,把國債收益率一直保持在0利率附近,這樣用新債還舊債,借錢幾乎不用利息,這種想法在全球低利率時代可以行得通,但現(xiàn)在美國加息后,美元利率都已經升至1.75%,投資者必然會拋售日本國債,而且拋售變現(xiàn)后,錢并沒有留在日本國內,而是外流了,這就進一步推動日元匯率貶值,在去年初,1美元可以兌換103日元,現(xiàn)在1美元可以兌換135日元,僅1年半的時間累計貶值了23%。成為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xiàn)最差的貨幣。
為什么日本金融市場會如此動蕩?
表面上看是因為美國加息,日本不加息造成的。日本政府債務總額是GDP的2.6倍以上,日本央行不敢加息,因為一旦加息,根本還不起利息。因此,日元與美元的利差也越來越大,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日元只能下跌,日債也只能跟隨下跌,股市也就無法幸免。
但本質上是投資者不看好日本了。最直接表現(xiàn)是日本連續(xù)10個月出現(xiàn)貿易逆差。所謂逆差,就是出口本國商品賺的錢少,而進口別國商品,(別國)賺的比(本國)出口的錢多,簡單理解為支出比賺進得多。
為何會出現(xiàn)貿易逆差呢?
第一、日本對能源嚴重依賴。
88%的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和63%的糧食靠進口。而俄烏沖突后,為了響應美國制裁俄羅斯,日本把出口俄羅斯的產品停了,但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卻不敢停,出口沒了,只有進口,加上進口能源價格暴漲,出現(xiàn)貿易逆差就不足為奇了,數(shù)據(jù)顯示:日本5月份的貿易逆差額擴大至2.38萬億日元(約合177億美元),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第二大逆差,僅次于2014年1月的2.79萬億日元(約合204億美元)。
第二、日本產業(yè)結構發(fā)生變化。
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是一個貿易強國和工業(yè)強國,多年來,日本出口主要靠兩大產業(yè):一是家電,二是汽車,而日本家電早已經沒落,汽車也在走下坡路。日本也確實是靠汽車立國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汽車在北美打敗了美國的品牌,到今天很多美國人都認為日本汽車經濟實惠,質量好。但這樣的好日子恐怕也不多了,因為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這方面中國目前是全球的領頭羊。來自韓國汽車協(xié)會數(shù)據(jù):韓國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從2000年的1.8%,上升到34.9%,而從日本進口的汽車零部件,則從2000年的45.5%,下降到2021年的11.6%。這意味著日本的汽車業(yè)是處于下行趨勢。再看日本高科技領域:日本的半導體被韓國和中國臺灣取代,人工智能、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是中美兩國的主戰(zhàn)場。
日本在國際能源暴漲和產業(yè)結構問題的雙重壓力下,導致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而逆差擴大又會影響日元貶值,日元貶值后進口能源花的錢更多,出口賺的少,最后又導致貿易逆差,形成一個死循環(huán)。
目前解決的辦法就是加息,但前面說了,日本政府債務總額是GDP的2.6倍以上,一旦加息,日本債務危機就會引爆。到那時日本經濟等于被宣判死刑立即執(zhí)行,而死撐著不加息,相當于死刑緩期執(zhí)行。所以日本只能頂著日元貶值壓力,來繼續(xù)印鈔。同時還要祈禱國際能源價格盡快回落,美聯(lián)儲此輪加息和縮表盡快完成,但目前來看,這些都長路漫漫,不知道日本還能撐多久?可能這就是日本為美國兩肋插刀,最后果然被插了兩刀的后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