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康復第 111講】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舒張壓是指當人的心臟舒張時,動脈血管彈性回縮時,產生的壓力,又叫低壓。現在有不少青中年人,由于精神壓力大、休息不好、活動減少、腹型肥胖,在測血壓時發現收縮壓正常,舒張壓卻超90mmHg,或者收縮壓僅120~130mmHg,但舒張壓卻高達100~110mmHg,并伴有頭暈、胸悶不適等癥狀。對于這種情況,在臨床上稱之為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是指人體在標準狀態下測量的收縮壓<140mmHg,但舒張壓≥90mmHg,好發年齡為35~49歲。近年來一些臨床研究發現,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同樣是心血管發生的獨立因素,若不及時治療,同樣會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腎臟疾病。那么,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吃藥嗎?針對這個問題,下面筆者就來說說。
人的一切行為活動受大腦支配協調,但在人體內還有一種神經不直接受大腦支配,這種神經叫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這一對神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節內臟的活動,如心血管系統的心跳快慢、強弱,周圍血管的收縮或擴張,甚至腎產生尿量多少,腸蠕動快慢等。在高血壓病的發生和發展中,自主神經調節功能的不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當交感神經處于激活狀態時,周圍血管收縮,由于年輕致大動脈(主動脈)彈性較好,在心臟排血流向主動脈時,有彈性的主動脈就較易擴張,因此心臟打血并不困難,收縮壓(高壓)不高,但當心臟舒張時,主動脈彈性回縮有力,加上周圍血管處于收縮狀態,這時產生的壓力—舒張壓就會較高。這種單純舒張壓高的病人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等癥狀,這是因為交感神經激活,周圍血管收縮的原因。
說得簡單點就是在高血壓病的早期,中青年人交感神經處于過度激活狀態,這時就容易心跳加快,周圍血管收縮(阻力),脾氣急躁,情緒不穩定,血壓及心率波動較大,表現為工作緊張時出現明顯的心動過速,血壓升高,休息時即降到正常。此外,舒張期升高的患者往往表現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男腰圍大于90cm,女性腰圍大于80cm),多合并血脂、血糖和尿酸等代謝指標升高。總之,舒張壓升高與吸煙、飲酒、熬夜、不健康的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肥胖、工作壓力大以及交感神經興奮有關。
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從65~75歲老年人高血壓發病增長率僅15~18%,而從35~45歲的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壓發病增長率為62~74%。這意味高血壓發病越來越年輕化,而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多為中青年,是白領常見的高血壓類型。舒張壓升高對中青年危害巨大,明顯增加冠心病的風險,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對未接受治療的患者,經過11年的隨訪研究顯示,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75%以上。雖然有研究發現,單純舒張壓升高近期后良好,但若不及時治療,則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就可能轉變為經典性高血壓(即收縮壓和舒張壓都高),且隨年齡的增長,可能出現全身動脈硬化,甚至發生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因此,中青年舒張期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盡早開始治療,包括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可在早期進行非藥物治療(如減輕體重、低鹽飲食、適量補鉀、戒煙戒酒、適量運動等),當非藥物治療3~6個月后,舒張壓仍不能降到90mmHg以下則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壓藥,且一旦開始服用降壓藥,不要擅自停藥,但可在血壓維持正常水平一段時間后,在醫生的指導下考慮減少藥量。
目前指南對單純舒張期高血壓的藥物沒有明確的推薦,臨床上一般首選擴張外周血管的長效鈣拮抗劑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釋片等;心率較快患者可以聯合 β 受體拮抗劑,如倍他樂克緩釋片、比索洛爾等,減慢心率、降低舒張壓效果更明顯,但心率不快者,盡量避免使用。當然了,具體的用藥應該由專業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個體化選擇治療方案,建議在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定期監測血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合理水平(小于120/80mmHg)。此外,對舒張壓小于95mmHg的患者,可首選非藥物治療,降低體重對舒張壓影響更明顯。
喜歡的記得關注、點贊,謝謝。
要什么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
1、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不可替代專業醫師診斷。具體病情不同,康復實施方案必須依據臨床具體情況制定,請至醫院就診后遵醫囑或者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本文作者不對患者因閱讀本文所產生的不當醫療結果承擔責任。
2、參考文獻:A、《單純舒張壓增高,需要治療嗎?如何選擇降壓藥?》;黃清海;B、《中年白領高血壓,單純舒張壓高該怎么辦?》;郭冀珍;C、《低壓總降不下來,怎么辦?》;喬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