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好友給我發微信,說以前很乖的女兒,最近總是和她扭著來,她問我11歲的孩子這種情況是進入青春期的表現嗎?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了嗎?好友的問題可能也是很多家長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孩子所謂的叛逆期。
叛逆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它告訴你有一些東西需要改變了。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變,有時候是整個家庭都需要做改變的。
父母所講的叛逆期通常發生在小孩子生長發育的三個年齡階段。分別為2歲、9歲、12歲,當然每個孩子發生的時間以及行為上有明顯異常表現的時間是有所不同的,基本在這三個年齡段的附近的某個區間,而不是像鬧鐘一樣,2歲的生日一來臨,孩子就馬上發生變化。
在兒童心理發展上,是沒有叛逆期的說法的,一個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獲得充足的心理營養,是完全可以和父母和諧相處的,反之如果孩子在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并沒有從父母那里獲得充足的心理營養,孩子面對父母的要求、指責自然也就表現出反抗,不聽話就是對抗父母的表現之一。
所謂的叛逆期并不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然階段。而上面家長眼中孩子開始“不聽話”的三個年齡,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和心理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拐點。
2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孩子從完全依賴父母開始向自我獨立轉變。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于依賴和獨立的自我矛盾之中。看不到媽媽就到處找媽媽,甚至哭鬧; 媽媽來到身邊時,孩子又拒絕。這個階段孩子經常說的一個詞就是“不要” 。
這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個必然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要剪斷和媽媽之間的心理臍帶,成功剪斷心理臍帶的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生理和心理獨立的一個人,否則孩子在心理上會始終依賴父母,在心理上無法真正的離開父母,也就無法獨立、無法長大。
家庭應對:
允許孩子的反復無常,接納孩子的行為。孩子要求父母陪伴時,父母就做好陪伴; 孩子要求獨立時,父母就在旁邊看著他自己做; 不涉及三不原則的事情,父母不要插手,如果需要父母插手,父母一定要先和孩子說明,孩子同意才可以。總之,在這個階段,父母要管住自己,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由孩子自己決定獨立的時間。父母越淡定,孩子走向獨立的腳步就越堅定。
9歲--這個時期兒童的主要興趣從自我轉向外界事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觀、片面、孤立的了,而是開始形成客觀的、聯系的認識體系。
對于九歲兒童來講,從心理發展方面已經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但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分化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如前面所講的,懂得給予孩子心理營養的家庭,一般都能與孩子之間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孩子相處大都比較和諧,孩子也基本都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在自控力和人際關系方面也都發展的比較好。
反之,孩子和父母的反抗現象會越來越突出,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開始有非常強烈的情緒波動,也是心理學所講的情緒按鈕容易被觸發的第一個時間段。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親子關系構建不好,孩子的習慣、品質、學習興趣和態度、自控能力、是非分辨、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家庭應對:
1.通過滿足孩子心理營養的需求,重建親子關系。關系先于教育,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言傳身教才能發揮作用。
2.在給予以孩子心理營養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忽視孩子的偏差行為,對于孩子好的行為,甚至是值得鼓勵的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話也要進行肯定和贊美。這部分對于父母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學習成長中的父母更是有難度的,但又是父母必須做的。
3.父母要學習有關情緒管理的知識,當孩子情緒失控時能夠引導并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的舒放。
12歲--這個年齡的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大部分孩子己經開始發育,第二性征開始出現。
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加獨立,認為自己己經對這個世界的事物有了很多的了解,就是所謂的裝成熟,內心非常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和認可。開始對異性感興趣,對異性有很多的好奇,同時和異性的交往開始變得羞羞答答的。開始追求外在的物質滿足,有自己的主見和愛好,不輕易妥協。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愿意讓家長知道。更加的愛面子,當眾被批評、被貶低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恢復。易沖動,經常顧此失彼。這個年齡的孩子和父母意見不同時,證明自己的愿望特別強烈,特別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甚至激烈的沖突,因此這個階段對孩子的理解和接納特別的重要。
家庭應對:
1.尊重和接納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尤為重要。給孩子更大的自主空間,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是第一重要的。父母越是不放心,孩子的小秘密就越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可能越來越遠,越來越疏離。
2.男孩子的爸爸、女孩子的媽媽要找合適的時機給孩子講解關于青春期生理方面的知識,進行青春期的性教育。孩子對自己生理上的變化了解的越多,才能夠更從容去面對,同時也是建立孩子健康的性觀念的基礎。在和異性相處時更容易多些理性,少些沖動。
3.當孩子表達觀點和看法時,認真傾聽,給予合適的肯定和贊美。不能因為孩子觀點的幼稚或者不成熟而表現出不屑一顧,重視孩子的表達,對于不成熟的觀點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去修正。
4.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給他們和朋友相處的空間,他們不僅要完成學業,還要玩好,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性格,不急不躁,不虛榮不勢利。
5.多和孩子聊天,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喜好。他們需要被理解,陪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這個年齡的孩子,最需要陪伴和理解,有理解才能做他們最好的人生后盾。
PS:這是海默專欄死磕自己服務大家的第342篇文章。
無論待孕、已孕、新晉、待產、已生媽媽和寶寶的必加微信公眾號【科學育兒】,和早教專家胡海默老師微信970286一起了解寶寶喂養營養護理早教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