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控制血糖,糖尿病腎病患者還能做什么?| 世界腎臟日
導致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眾多,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吸煙等等,因此,防治糖尿病腎病,僅僅控制好血糖還不夠,還要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及體重。糖尿病人血壓的目標是 ≤ 130/80 mmHg,如果其 24 小時尿蛋白 > 1 g,血壓要求降得更低 ≤ 125/75 mmHg。普通糖尿病人的血脂控制目標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 2.6 mmol/L,但若同時合并心血管疾病,則應將 LDL-C 控制在 1.8 mmol/L 以下。此外,患者還要低蛋白飲食,肥胖者要降低體重,合并高尿酸血及痛風的患者要降低血尿酸,預防尿路感染,禁用有損腎臟的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等)、戒煙忌酒等等。因此,腎臟保衛戰是一場全方位的立體戰,僅僅控制血糖是不夠的。
高蛋白飲食會增加尿蛋白的排泄量,而大量蛋白尿可增加腎小球內高壓力、高灌注及高濾過,促進腎小球硬化,加重腎小球損害。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提倡「優質低蛋白飲食」,但具體吃多少要根據慢性腎臟病(CKD)分期來決定:各類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如何呢?只要記住「56789」這幾個數字就可以了。6 即一個雞蛋或一杯(大約 250 mL)牛奶各含 6 g 蛋白質;這樣以來,我們就可以根據患者的體重和 CKD 分期計算出每天總的蛋白質攝入量,再根據平常所吃食物的蛋白含量安排每天的食譜。例如,對一個體重 70 kg、CKD 分期 2 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其每日的蛋白攝入量約為 56 g(70 × 0.8),患者每天可以吃半斤主食(5 × 5 g)、一個雞蛋(6 g)、一杯(250 mL)牛奶(6 g)、2 兩瘦肉(2 × 9 g)。需要說明的是,腎病患者不僅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并且對蛋白質的種類也有要求,即要求多選擇「優質蛋白」,后者主要是指富含必須脂肪酸的動物蛋白,如瘦肉、魚蝦、禽蛋、奶制品等等,其占比應大于 50%。我們平常吃的主食植物蛋白含量約為 8 ~ 10%,為了減少植物蛋白的攝入,患者可以采取「麥淀粉」飲食。麥淀粉是將小麥粉中的蛋白質(即面筋)分離除去制成,除去面筋后,小麥粉中蛋白質含量從 10% 降低至 0.6% 以下。糖尿病腎病患者要求低蛋白飲食,患者蛋白質攝入普遍偏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主食吃的太少,熱量攝入不足,機體只能靠分解自身蛋白來補充,這樣一來,不僅會導致機體營養不良,還會因蛋白分解產物增加而加重腎臟的負擔。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熱量(30 ~ 35 千卡/千克體重),不宜過度限制飲食。首先要明確患者尿蛋白的病因,究竟是由糖尿病引起的?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首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 糖尿病,同時還要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非糖尿病腎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狼瘡性腎病等免疫性腎病,藥物首選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
現已證實,RASS 阻滯劑(包括 ACEI 和 ARB)和 SGLT-2 抑制劑可以降低尿蛋白,具有確切的腎臟保護作用,適用于各種腎病引起的蛋白尿患者。大多數降糖藥物都是在肝臟代謝,經腎臟排泄。當腎功能明顯減退時,腎臟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這樣一方面會加重患者腎臟的負擔,導致腎功能惡化,另一方面,容易引起低血糖或誘發乳酸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根據其腎功能狀況(主要指「腎小球濾過率」)選擇降糖藥物及調整藥量。
一般說來,當患者腎小球濾過率(GFR)≥ 60 mL/min 時,臨床常用的各類口服降糖藥均可按正常劑量使用;但當患者腎功能明顯減退時,宜盡量選擇胰島素或是選擇不通過腎臟排泄的口服降糖藥,如瑞格列奈、利格列汀等等。腎功能不全者降糖藥劑量調整
圖源:根據《中國糖尿病腎臟病防治指南(2021 年版)》制作二甲雙胍不經過肝臟代謝,不會增加肝臟負擔,同時,它是以原形經過腎臟排泄的,因此,它無論對肝臟還是腎臟都沒有損害,安全性良好。之所以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雙胍,并非是因為二甲雙胍傷腎,而是因為當患者有腎功能不全時使得二甲雙胍排泄受阻, 導致藥物在血中蓄積,有可能誘發「乳酸酸中毒」。但并非所有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均不能使用二甲雙胍,能否使用應由腎小球濾過率決定:當腎小球濾過率 ≥ 60 mL/min 時可正常服用二甲雙胍;
當腎小球濾過率位于 45 ~ 59 mL/min 之間時可減量服用二甲雙胍;
當腎小球濾過率 < 45 mL/min 時禁用二甲雙胍。
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二甲雙胍前應復查肝腎功能,避免乳酸酸中毒。臨床上,有些糖尿病人因為擔心降糖藥物會損害肝腎而拒絕用藥,致使血糖長期居高不下,而后者恰恰才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罪魁禍首。高強度的運動可加重蛋白尿,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不宜做劇烈運動,但可以做相對舒緩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自編體操等,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臟及大腦血液供應。
腎病開始透析的時機取決于病人的腎功能水平、身體一般狀況、合并癥及其嚴重程度。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往往同時伴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等),這類患者的病情及癥狀往往比單純腎炎更加嚴重。通過透析治療,能夠清除毒素,減輕癥狀,顯著改善代謝異常,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延長患者生存壽命。因此,糖尿病腎病透析宜早不宜晚,透析指征宜適當放寬,當患者肌酐清除率下降到 15 ~ 20 mL/min 時就應考慮透析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