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湯,經典名方100首之七十九。來源《醫學心悟》;組方為:羌活1錢 獨活1錢 桂心5分 秦艽1錢 當歸3錢 川芎7分 甘草(炙,5分)海風藤2錢 桑枝3錢 乳香(透明者,8分)木香 8分;主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者;祛風除濕,蠲痹止痛。
風氣勝者,更加秦艽、防風;寒氣勝者,加附子;濕氣勝者,加防己、萆、苡仁。痛在上者,去獨活,加荊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間有濕熱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腫處熱辣,此寒久變熱也,去肉桂,加黃柏三分。
風痹,又名行痹、走注。指風寒濕邪侵襲肢節、經絡,其中又以風邪為甚的痹證。「蠲」者,有免除之意,去之疾速也。本方有益氣活血之功,氣通則血活,血活則風散,服之可使風痹之證得以迅速免除,故名「蠲痹湯」。
【功效主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組 成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三錢、川芎七分、甘草(炙)五分、海風藤二錢、桑枝三錢、乳香(透明)、木香各八分
用法用量煎法
水煎服。
方 義
1.辛能散寒,風能勝濕,防風、羌活,除濕而疏風。
2.氣通則血活,血活則風散,黃耆、炙草補氣而實衛。
3.當歸、赤芍:活血而和營。
4.姜黃理血中之氣,能入手足而袪寒濕。
煎服法:加姜棗煎。
歷史沿革
1.《楊氏家藏方》卷四:蠲痹湯
處方:當歸(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蘆頭)姜黃 白芍藥 黃耆(蜜炙)防風(去蘆頭)各4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風溫相搏,身體煩疼,項臂痛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四
2.《重訂嚴氏濟生方》:蠲痹湯
處方:當歸(去蘆,酒浸)赤茯苓 黃耆(去蘆)片子姜黃 羌活各45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身體煩疼,項背拘急,或痛或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3.《魏氏家藏方》卷八:蠲痹湯
處方:當歸(去蘆,酒浸)半兩,羌活半兩,甘草半兩(炙),白術(炒)1兩,芍藥1兩,附子(生,去皮臍)1兩,黃耆(蜜炙)3錢,防風(去蘆)3錢,姜黃3錢,薏苡仁3錢。
功能主治:氣弱當風飲吸,風邪容于外,飲濕停于內,風濕內外相搏,體倦舌麻,甚則惡風多汗,頭目昏眩,遍身不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加生姜5片,棗子1個,漫火煎至1盞,取清汁服,不拘時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八
4.《醫學心悟》卷三:蠲痹湯
處方:羌活1錢,獨活1錢,桂心5分,秦艽1錢,當歸3錢,川芎7分,甘草(炙)5分,海風藤2錢,桑枝3錢,乳香(透明)8分,木香8分。
功能主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用法用量:水煎服。風氣勝,更加秦艽、防風;寒氣勝者,加附子;濕氣勝者,加防己、萆薢、苡仁;痛在上者,去獨活,加荊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間有濕熱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腫處熱辣,此寒久變熱也,去桂心,加黃柏3分。
摘錄:《醫學心悟》卷三
羌活介紹
【別名】
羌青、護羌使者(《本經》),胡王使者(《吳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風使者(《國藥的藥理學》),黑藥(《青海藥材》)。
【成份】
寬葉羌活含揮發油等
【加工采集】
舂、秋挖取根及根莖,去凈莖葉細根、泥土,曬干或烘干。
【藥材鑒別】
羌活藥材因藥用部分和形態不同而有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等數種。
①蠶羌:又名:螺絲羌。為干燥的根莖部,形態似蠶。呈圓柱狀或略彎曲,長約4~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頂端有莖葉殘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數緊密而隆起的環節。節上密生疣狀突起的須根痕。質輕松易折斷,斷面不齊,有明顯的菊花紋和多數裂隙,皮部棕紅色;木質部淡黃色,中央有黃白色髓,均有朱砂點(油管)。具特殊香氣,味微苦而麻。
②竹節羌:根莖的環節較稀,如竹節狀,似蠶羌而略大。
③大頭羌:根莖的環節特別膨大,呈不規則團塊狀,大小不等,頂端具多數殘留莖基,余皆與蠶羌相同。
④條羌: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圓柱形或分枝,長3~17厘米,直徑約0.7~1.7厘米,頂端偶可見有根莖,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及疣狀突起的須根痕,上端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環節,質疏松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有菊花紋,朱砂點不明顯,中央無髓。氣味較淡薄。
以上均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紋、斷面質緊密、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一般認為蠶羌的品質最優,竹節羌次之,大頭羌最次。
主產于四川(稱川羌活)、甘肅、青海(稱西羌活)。此外,陜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產。
【藥理作用】
1.解熱、抗炎作用:
1.1.對酵母致熱性大鼠體溫的影響:大鼠皮下注射l5%酵母混懸液10ml/kg致熱后2.5h,然后分別以羌活揮發油1.328ml/kg灌胃和0.133ml/kg灌胃給藥,給藥后不同時間測大鼠體溫。結果與對照比較兩種不同途徑和不同劑量的揮發油均能使大鼠體溫明顯降低,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
1.2.對小鼠二甲苯耳水腫的影響:小鼠分別灌胃羌活揮發油1.328、0.664、0.332、0.221ml/kg,給藥后右耳滴二甲苯0.03ml/只,計算左右耳片重量差(mg)。結果與對照組(12.5±6.01)比較,分別為:6.6±4.40、7.2±3.16、7.0±4.21、15.9±5.28。前3個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明能顯著抑制二甲苯耳水腫。
1.3.對角叉菜膠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1.328、0.664ml/kg或腹腔注射0.133、0.066ml/kg對大鼠角叉菜(1%0.1ml)足腫脹有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口服1.328ml/kg組在注射角叉菜膠后3或4小時P<0.05,口服0.664ml/kg組24小時時P<0.001,腹腔注射0.133ml/kg組24小時,P<0.05。
1.4.對大鼠右旋糖酐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羌活揮發油1.328、0.664、0.332ml/kg,給藥后30分鐘于大鼠后足跖腱膜下注射1.2%右旋糖酐0.1ml/只。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僅1.328ml/kg組,在3、5、6小時時的抑制作用有顯著差異P<0.05。
2.鎮痛作用:
小鼠口服l.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i/kg羌活揮發油連續3天,對腹腔注射0.5%醋酸溶液0.2ml/kgl0分鐘的扭體次數有明顯的減少。與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作用,P值均為<0.001。對小鼠熱刺激痛閾值亦能明顯延長,表明有顯著的鎮痛作用。
3.對2,4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遲發超敏反應的影響:
小鼠灌胃羌活揮發油1.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l/kg,連續10天,對DNCB所致遲發型超敏反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腫脹度分別為:2.3±1.96、1.2±0.76、1.1±0.85。
4.抗心律失常作用:
羌活水溶部分給予雄性小鼠分別以1.5、3、6、10、12g/kg,對尾靜脈注射烏頭堿0.06mg/kg所致的心律失常有顯著的對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3和6g/kg組的P值為<0.01,10g/kg組P<0.001;劑量加至12g/kg時,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P<0.05。大鼠口服10g/kg羌活水溶部分,對靜脈注射0.04mg/kg的烏頭堿誘發的心律失常出現時間的推遲有極顯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01,心律失常持續時間也有極顯著的縮短,P<0.001。家兔口服羌活水溶部分5g/kg可顯著縮短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羌活于粉灰化后給予小鼠,對烏頭堿誘發的心律失常的出現時間和持續時間均無明顯作用。寬葉羌活水提物給予小鼠口服l0g/kg,不能延長心律失常的潛伏期和縮短持續時間。口服20g/kg劑量時,只能縮短小鼠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P<0.01。羌活水提物20g/kg口服給予大鼠,可顯著延長由氯化鈣誘發的室顫發生時間,P<0.01。
5.對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影響:
羌活揮發油口服給于大鼠,然后以尾靜脈注射給予腦垂體后葉素0.75u/kg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結果:6%羌活揮發油0.6g/kg組和3%羌活揮發油0.3g/kg組均有對抗心肌缺血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值分別為<0.01和<0.05。用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觀察羌活揮發油對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影響。結果:2.5%羌活揮發油0.75g/kg劑量可顯著增加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與對照組比較增加率為21.1%,P<0.01。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后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冬季氣候寒冷,寒氣會引發凝滯收引,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
小寒·物候現象
中國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
開
心
快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