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氣虛體質?
中醫體質學說,將人分為9種體質:氣虛質、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特稟質、氣郁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
氣虛體質是人體常見體質之一。它是以氣虛、氣息低弱、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通常有如下表現——容易疲乏、心慌氣短、動輒出虛汗、感冒頻次高于一般人、喜歡安靜、懶得說話、說話聲音無力。
若有這些表現,您可能是氣虛體質。其形成原因主要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如孕育時父母體弱、早產、人工喂養不當、偏食、厭食,或因病后氣虧、年老氣弱等。
發病傾向常是平時體質虛弱,衛表不固易患感冒,易患內臟下垂、脫肛等病。氣虛衛外失固,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表現為不耐受寒邪、風邪、暑邪。
氣虛體質的調養
氣虛體質人的調養原則為益氣健脾,培補元氣。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持陰陽平衡。簡單來說,應從以下幾方面來調節。
起居調養
氣虛者衛陽不足,易感受外邪,起居調養要注意保暖,不要勞汗當風,防止外邪侵襲;“脾為生氣之源”, 脾主四肢,適當運動,以流通氣血,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氣虛;不可過于勞作,以免更傷正氣;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晚夜間11點前臥床休息,避免熬夜。
氣虛體質的人不宜進行強體力運動,選擇適當的運動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鍛煉宜采用低強度、多次數的運動方式,適當地增加鍛煉次數,而減少每次鍛煉的總負荷量,控制好運動時間,循序漸進地進行,如每天散步30-60分鐘,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漸延長運動時間。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大出汗的運動,忌用猛力和做長久憋氣的動作,以免耗損元氣。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思則氣結,過思傷脾;肺主一身之氣,悲則氣消,悲憂傷肺。因此,氣虛體質之人不宜過思過悲,應保持心態平和,培養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使氣機通暢。
氣虛證多與肺、脾、心、腎虛損有關,食療應以分別補其虛為原則,由于“氣之根在腎”, 因此補氣時可酌加枸杞子、桑椹子、蜂蜜等益腎填精之品。常用補氣食物:糯米、粳米、小米、粟米、山藥、香菇、大棗、紅糖、豬肚、羊肚、牛肉等。補氣類食品易致氣機壅滯,過食易礙脾胃運化功能,影響食欲,應配伍少許行氣之品如陳皮、砂仁等。
氣虛體質的人還可通過“補氣之長”黃芪來補氣,可選擇南京同仁堂黃芪顆粒。藥由黃芪1味中成藥制成,補氣固表,用于氣短心悸、自汗、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黃芪中的主要成分為黃芪多糖。而黃芪多糖極難溶于水。為了讓黃芪多糖更大程度地溶出,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南京同仁堂將黃芪進行提煉,每袋相當于原藥材15g生黃芪,含藥量更高,療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