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三高癥,低油、低鹽、低熱量的飲食控制固不可少,身體調養也很重要,中醫里就有幾個降三高的特效穴,經常灸一灸,能起到很好的調理效果。
降血壓: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能夠調暢陽明經的氣血運行,發揮其平肝潛陽之功效。此穴位于肘部,乃經氣運行之大關,能通上達下,通里達表,即可清外之風熱,又能瀉內之火邪,是表里雙清之要穴。
為什么說曲池穴是降血壓的“良藥”呢?因為曲池穴是大腸經氣血最旺盛之穴,同時它又屬土,所以刺激曲池穴,不僅可以疏通大腸下行之路,還可以祛脾濕,最終改善人體上實下虛之癥,降血壓也就順理成章了。
當血壓驟升時,可通過按曲池穴來放松神經系統,使呼吸逐漸均勻,心氣平和,血壓便可逐漸恢復正常。平時也要經常艾灸曲池穴來平穩血壓,達到預防高血壓的效果。
配穴輔助:百會穴、太沖穴。百會穴位于頭頂,是人體幾條經脈交匯之處,也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加灸此穴可以有效降低血壓;而太沖是肝經的原穴,艾灸太沖穴可調節人體氣血,緩解血壓問題。
降血糖:胰俞穴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范疇,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燥熱可傷津,虛火可耗液,津傷則氣耗,氣耗則液更傷。古代調理消渴多用灸法,而且強調多壯數灸,《千金方》中就記載“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輸三穴各百壯”。
胃管下俞,又名胰俞,為經外奇穴,此穴位于背部當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即肩胛骨下約兩指的地方。
艾灸胰俞穴在降糖方面有奇效,它又叫做降糖穴,經過臨床驗證,經常艾灸此穴有利于人體胰島素的分泌,確實有很好的降低血糖、控制血糖的效果。
配穴輔助:陽池穴、三焦俞。陽池穴可清熱通絡、通調三焦、益陰增液;三焦俞可利水通淋、清熱利濕,兩穴配合胰俞穴調理糖尿病,效果極佳。
降血脂:豐隆穴
在中醫看來,高脂血癥是體內“痰濕”過多引起的。痰濕之所以不能排出體外,是脾運化功能減弱造成的。所以,血脂異常的人應注重健脾化濕,這是中醫降血脂的關鍵所在。
《玉龍歌》上說:“痰多宜向豐隆尋”,豐隆穴是祛濕化痰的要穴,其位于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豐隆,象聲,轟隆打雷,艾灸此穴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一旦痰濕排出體外,氣血得以流通,血脂自然就能降低了,因此艾灸此穴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高血脂、脂肪肝。
配穴輔助:足三里穴、懸鐘穴。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穴,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其經多氣多血;懸鐘穴乃髓之會穴,為足少陽膽經經穴,加灸二穴,可補益氣血、調和陰陽,從而恢復各臟腑功能,促使血脂下降或趨于正常。
給父母多點“艾”
很多老人對“三高癥”不以為然,認為“能吃是福”,常常不顧體質盲目進補,平時也不注意養生保健,把小病、慢性病拖成了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