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枕中軒
⊙
I導讀:第一卷中載錄了徐長卿的三則運用經驗,本期再載徐長卿的運用經驗數則。醫者,悟也。其境界往往在于用藥的靈活上,汲取他人經驗,為己所用,以便更靈活的運用。(回復“徐長卿”可查看上期內容)
徐長卿可做細辛代用品
謝海洲
徐長卿屬蘿摩科,其根細長,初看好似白薇,但味道不同,其氣味較香,但如嚼之稍有麻辣感,在細辛缺短時可代替細辛,用于止痛效好。
筆者用此藥代替細辛,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論牙痛、心腹痛、痛經、跌打損傷的疼痛,都可用此止痛,且用量不受細辛常用量(“細辛不過錢”)的限制,可以用至10g,效果相差不多。如風濕痹痛的寒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或與細辛常配伍的藥如生石膏或生地黃用于頭痛、牙痛、口舌生瘡諸癥,前者屬胃火熾盛,后者屬陰虧津少虛火上炎。只要用細辛有效的方劑,用徐長卿均可代替,且用量可比細辛加大2~3倍。
徐長卿治療過敏性紫癜
朱樹寬
徐長卿有很好的祛風止癢,解毒止痛作用,治療腹型和關節型過敏性紫癜,療效顯著,茲舉例報告如下。
于某,男,26歲,農民,1994年7月10日初診。患者半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對稱性紫癜,初未在意,后因進食生冷食物出現下腹部陣發性絞痛,熱敷后腹痛稍減,且有腹瀉,大便呈暗紅色,稀水樣便,便時有下墜感。當地醫院診為過敏性紫癜(腹型),給予苯海拉明、維生素K等藥物治療5天,效果不著而請中醫會診。診見患者痛苦面容,舌質暗淡、苔滑稍膩,脈沉弦。診為濕熱內蘊,肝旺脾虛,血失所統,予痛瀉要方合連理湯加味:陳皮10g,防風6g,白術25g,白芍15g,黃連10g,黨參24g,炮姜10g,炙甘草6g,木香6g,紫草15g,茜草10g,延胡索10g,水煎服。服藥3劑,效果不明顯,上方加入徐長卿10g,腹痛頓減,下肢紫癜明顯見輕。效不更方,繼服10余劑,諸癥均安。
孫某,男,15歲,學生。1996年5月6日初診。患者10天前突感下肢關節痛,并發現雙下肢對稱性紅色斑點,微感瘙癢,急赴某醫院檢查,診為過敏性紫癜(關節型),經給予賽庚啶、強的松口服,并靜脈滴注青霉素等治療5天,效不顯著,無奈而求助于中醫。診見患者四肢皮膚出現紫癜,關節疼痛,以下肢為甚,伴身微熱,口渴,尿黃,察舌紅苔薄黃,按脈滑而微數,診為血熱風毒,入營動血,郁閉經絡,方以四妙勇安湯合四物湯化裁:金銀花30g,忍冬藤30g,玄參15g,當歸15g,生地黃15g,赤芍15g,水牛角30g,紫草15g,茜草10g,徐長卿15g,水煎服。服藥5劑,疹點稀疏,色變淺淡,關節疼痛銳減。效不更方,繼服10劑,諸癥消失。隨訪年余,未見復發。
過敏性紫癜,系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中醫認為,外邪入侵,化熱釀毒,內入營分,迫血妄行;外達經絡,郁閉關節等是其主要成因。治療當疏風解毒,涼血活血止血,透達經絡。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徐長卿有鎮痛、鎮靜、抗過敏和解除腸管痙攣等作用,援引于此,祛風止癢,解毒止痛,不失為治療過敏性紫癜的首選藥。
徐長卿治療高血壓
邵明政、李啟民
徐長卿性味辛溫,歸經肝腎。有祛風通絡、止痛止癢、解毒消腫之功效。臨床多用于風濕性關節疼痛、濕疹、頑癬、風疹疹癢等病癥。近年來筆者運用徐長卿為主藥,外敷治療高血壓,療效顯著。茲介紹如下。
方法:取徐長卿根20g,草決明10g,青木香10g,磁石10g,菊花10g,牛膝10g,防己10g,地龍10g。上藥共研末,縫制成5cm*18cm藥芯佩帶在臍部。10天為1個療程,5天測量血壓1次。
病例:李某某,女,56歲。1997年3月10日就診。患者高血壓6年。表現為頭痛頭暈、頭面烘熱、手足心熱、血壓170/180mmHg。舌紅苔薄白,脈弦細。停服降壓的中西藥,采用本法治療。1997年3月20日復診,自覺癥狀減輕。1997年3月30日三診,癥狀消失。測定血壓138/86mmHg。
筆者觀察20例患者1一2個療程,6例佩帶藥芯后血壓下降,停藥則回升;8例血壓降至正常,停藥后,多次測量均較正常;6例效果不明顯。
【孔圣枕中軒(微信號:kongshengxuan)編校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