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舟
沈逸舟,福建詔安人,畢業于閩南師范大學,結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委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詔安縣美術家協會主席、詔安教育書畫研究會會長。
作品《溪山無盡》入選首屆全國美術教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作品《銘記》入選“翰墨青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作品《河興圖》入選“郵驛路運河情——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入會資格);作品《喀納斯湖上的雄鷹》入選“墨香詔安——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入會資格);作品《林端遠岫青》入選“水墨融情海絲夢——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雨過林霏清石氣》入選“海絲情中國夢”——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
納斯湖上雄鷹
閩南之隅,有個依山傍海的地方,叫詔安。這是一個歷經風雨滄桑仍充滿韻味的古城。山川的秀美,大海的浩瀚,歷史的積淀,人文的薈萃共同造就了“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的美譽。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許多杰出的書畫家,而沈逸舟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畫作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展現出詔安畫派的獨特魅力。
碧山煙曉
腳踏一方藝術的沃土,薪火的傳承不曾斷代,源源不斷地浸潤著沈逸舟先生的心靈。同時,父親沈吉文先生是詔安著名的書畫家,也是他走上藝術創作之路的第一任老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書畫,眼看著叔伯們同自己的父親切磋,耳濡目染之下,書畫創作的種子自然而然地在他的心里生根發芽。
平和蘆溪寫生
從“興趣”到“專業”,藝海無涯,泛舟艱辛。沈逸舟大學的時候就讀于漳州師范學院(現閩南師范大學)中文系。這不僅沒有束縛他的藝術創作,反而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很多養料。中國畫歷來講究“詩、書、畫”一體,它之所以能長期屹立不倒,正是因為它根植于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之中。正所謂“須知自古來,畫家亦詩家”,沈逸舟深諳其道,他說:“就像山水畫在于塑造一種意境,詩詞也是一樣的,力求用最簡單的筆墨或者用最簡單的字眼傳達出令人無限遐思的意境,書畫藝術和文學是共通的。”對于文學的學習和喜愛,讓他的藝術創作更上了一個臺階。
溪山無盡
有文學的積淀,有成熟的技法并不代表就可以一勞永逸。在創作道路上,沈逸舟精益求精,他不是只坐在書齋里揮毫潑墨,而是堅持“走出去”。
走出去,走出詔安的大門,去接受新思潮的洗禮。畢業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書畫創作,1995年,沈逸舟毅然奔赴杭州,走進中國美術學院。他向名師學習,他聆聽書畫家的講座,不斷地精進自己的畫技。他說,只有走出去,才不會如井底之蛙一樣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土地,固步自封。2005年,他到北京學習;2018年,他又走入國家畫院,在那里揮灑汗水。學無止境,沈逸舟始終以一個“學習者”的心態虔誠地跋涉在藝術之路上。
春日云山
走出去,走出書齋的大門,去觸摸山川河流的脈搏。沈逸舟先生在繁忙的創作和教學之余仍堅持寫生,他認為這不僅能激發創作的熱情,還能解決許多創作上的問題。“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這絕對離不開平時素材的積累。沈逸舟先生認為書畫創作既要“師古人”,也要“師造化”。自然萬物,眾妙皆備,寫生能鍛煉畫家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的自覺性。內容的取舍,空間構造的選擇,畫家通過寫生將傳統筆墨的運用轉化為自己的詩性語言。傅抱石先生說:“寫生,就是寫生命,既寫出客觀生命,也寫出主觀自我的生命。”山生偉岸,水衍柔情,臨境生畫意,走筆灑丹青,沈逸舟一直堅持在寫生中進行詩意的表達。
和風雨晴圖
有眼界才有境界。在不斷地臨摹、寫生、創作中,沈逸舟一直在探索能表達自我個性的繪畫形式。他在自己的山水畫中,運用中國山水畫散點透視的特點,移步換景,打破空間的限制,把人的視線引發開去,視野開闊,引人遐想無限。他的山水畫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又以花青、赭石敷色,色與墨的相互滲透和諧自然,古樸典雅。多年的進修學習,使得他的山水畫既可有北方山水畫派雄偉峻厚,風骨峭拔的意境,又可有南方山水畫派清麗婉約,渾然天成的韻致,傳遞出“可居可游”的精神向往。在創作上不去追求逸筆草草,瀟灑狂放,沈逸舟的山水畫筆觸細膩,用筆扎實,將畫面形象交代得清清楚楚。他說,無論是寫實,還是寫意,還是介于寫實和寫意之間,難判孰優孰劣,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懷遠樓寫生
盡管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畫或多或少地會受到西畫的沖擊,但沈逸舟一直以敬畏之心承襲著中國的傳統筆墨精神,堅持中國畫的純粹性。沈逸舟說:“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綿延上下五千年,我們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書畫藝術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厚土中,定當歷久彌新”。就像畢加索說的“真正的藝術在東方”,中國的書畫藝術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沈逸舟先生的創作立足于傳統但不代表他拘泥于傳統,他認為“筆墨當隨時代”。他在自己的山水畫中融入新的時代元素,賦予作品新的時代氣息。沈逸舟先生扎根傳統,又以開放的心胸兼容并蓄,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書畫作品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坑頭古村寫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丹詔“書畫之鄉”的大地上,有許多像沈逸舟這樣的書畫者,他們站在先輩的肩膀上,承前啟后,守正創新,以筆墨繪春秋,以書畫記盛世。相信在他們的引領下,詔安的書畫之風必將長盛不衰!
梅嶺小景
許佩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