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案件中當事人的追加、變更和退出及訴訟請求的增加和變更
(一)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的追加
追加當事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依當事人申請追加當事人,一種是法院依職權追加當事人。根據《勞動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仲裁階段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參加仲裁,但如果該當事人仲裁階段未提出參加案件的申請而在訴訟階段提出,原則上不應準許,除非該當事人仲裁后才知道利害關系案件的爭議;對于依職權追加當事人的情形,應當嚴格限制于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不應擴大化,否則確有損害當事人仲裁權利之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查認為仲裁裁決遺漏了必須共同參加仲裁的當事人的,應當依法追加遺漏的人為訴訟當事人。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了“應當”追加和“可以”追加兩種當事人的追加類型,以下屬于“應當”追加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
除了上述“應當”追回的情形之外,還有以下一種“可以”追加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司法實踐中還存在著幾種常見的追回當事人的情形:關聯企業混合、交替用工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追加相關關聯企業為共同當事人;工亡勞動者的部分近親屬起訴時,追加其他近親屬。
(二)勞動爭議案件訴訟請求的追加和變更
勞動爭議案件在訴訟階段,訴訟請求的增加同當事人的追加一樣,有個不可逾越的仲裁前置程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后,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的,如該訴訟請求與訟爭的勞動爭議具有不可分性,應當合并審理;如屬獨立王的勞動爭議,應當告知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條明確了新增訴求須具有不可分性才能合并審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理解“不可分性”。
“不可分性”有兩個條件:一是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二是相互之間具有依附性。所謂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是指新增的訴訟請求與原仲裁時的請求是因同一法律事實而引發的,比如基于合同解除這一事實可以產生出具離職證明、轉移社保、轉移檔案、支付經濟賠償金、撤銷解除決定、繼續履行合同,等等,這些請求都是基于合同的解除產生的,符合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的要件;所謂相互之間具有依附性是指新增的訴訟請求與原仲裁時的請求之間不能具有矛盾、反對、并列等關系,而應當具有包含、因果、遞進、部分或全部重疊等密切關系。比如上述請求中,支付經濟賠償金與繼續履行合同就是反對關系;不具有依附性;出具離職證明與支付經濟賠償金是并列關系,也不具有依附性;繼續履行合同與撤銷解除決定就是包含關系,要求繼續履行合同就潛在地需要撤銷解除決定,二者具有依附性;出具離職證明與轉移社保就是直接因果關系,具有依附性。需要說明的是,只有同時滿足基于同一事實而產生、相互之間具有依附性兩個條件才符合“不可分性”的要求。
2.訴訟請求的變更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對仲裁時的請求進行了質的變更,比如經濟補償金變為經濟賠償金,此時應向當事人充分釋明,當事人的此種變更等于放棄了經濟補償金的請求并新增加了經濟賠償金的請求,如當事人堅持變更,按照新增加訴訟請求處理,看是否符合“不可分性”的要求;一種是對仲裁時的請求進行了量的變更,最常見的是請求數額的增減,這種變更沒有規避仲裁,也不會對對方當事人造成訴訟突襲,可以允許。即使把變更后的訴訟請求作為新增訴訟請求處理,也符合“不可分性”的要求。較有爭議的是請求期間的變更,諸如勞動關系的存續期間、支付工資的期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