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通常是指氫在物理與化學變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它更加清潔、高效并且可再生。相比于潮汐能、風能等,氫能更便于儲備、運輸,同時它也是“能源互聯網”中的重要紐帶。氫能來源多樣,可以從化石能源中獲取,也可以從工業副產品、合成甲醇、生物沼氣中獲取。如今,氫能正在走向規模化、商業化。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存、運輸和利用等環節。其中,制氫環節最為復雜,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副產制氫、化學熱分解制氫、水電解制氫和光電解制氫等多種制氫方法。未來氫能的廣泛應用也將進一步促使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將至少達到10%,將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之前我一直以為氫能源汽車就是和燒天然氣的汽車一樣,使用內燃機,給人的感覺永遠是直接燃燒氫氣比氫氣先轉化為電,電再轉為機械能效率高,節省能源,真實結果并不如此:
1.氫燃料電池具有現有能量轉化方式(或者說化學能轉化方式)中幾乎是最高的轉化效率。即使是先從氫能轉化為電能,再轉化為動能,其總體轉化效率仍然高于熱機。
2,電動機的天然優勢:電動機+定速比差速器的操作特性遠遠優于傳統內燃機+變速器的組合,同時整車的電氣化也更符合現在車輛的發展趨勢: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
3,目前來說,其實燃料電池的催化劑成本已經做到了一個還可以接受的水平,其回收利用的方式也比較簡單。另外,做一個氫氣內燃機的系統不見得比內燃機便宜多少,氫氣的泄露問題相信使用傳統內燃機的布置和集成方法是個很大的問題。要知道,氫氣的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寬至4%-94%(應該是這個范圍),且氫氣十分容易泄露,萬一做不好防泄漏問題做不好,基本可以說讓你坐在一個大炸彈上。
總得來說,未來的汽車趨勢是電動化,就像現在的軍艦也在逐步向全電驅動發展,內燃機不是電動化,內燃機噪音大,燃燒難以充分。內燃機直接燃燒氫氣會產生氫脆,損壞內燃機。內燃機的能效不及燃料電池。內燃機依然有污染排放。
燃料電池化學能直接轉電能,用電機驅動,使用體驗與純電動一樣,動力強能效高。燃料電池沒有機械部件,不產生噪音。燃料電池只排放純凈水,可以直接飲用。燃料電池的價格逐步下降中,鉑用量已經與燃油車尾氣凈化器中的用量相當,科學家還在開發無鉑反應膜。
所以燃料電池是最理想的氫能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