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最看重傳宗接代,所以才有「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說法,男子坐擁三妻四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齊國有位大臣,為了擴充家族人丁,竟然建立了龐大后宮,還任由賓客出入「播種」,據悉他臨死前總共育有70多個兒子。
歷史上以子女眾多聞名的皇帝,清朝康熙帝算是其中佼佼者,他一生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但春秋時期,齊國的權臣田常為了壯大家族勢力,不惜發動政變鏟除政敵,一步步上位,最終獨攬齊國大權,他的封邑甚至大于齊平公直轄的地區。
盡管田常家大業大,但他很快就發現,不知道應當派誰去管理,思來想去還是自己的兒子最為合適,但自己與王族有一個極大的差距,那就是「人丁稀少」,畢竟王室妻妾成群,自然孩子生的也比較多,而田常是工作狂,沒時間增產報國,假如全部心思都放在與女人生孩子,勢必會耽誤政事,甚至遭他人爭權奪利。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為后宮,后宮以百數,而使賓客舍人出入后宮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意即田常建立了龐大后宮,但行房者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任由賓客出入「播種」,也就是說,這些女子名義上是田常的妻妾,實際上卻是他的「代孕」工具,生下的70多個兒子雖沒有血緣關系,但也達到了人丁興旺的目的。
田常去世后,兒子田襄子掌控大局,將齊國重要職位都安排給了「自家兄弟們」,使得齊國大換血,全部成了田氏的地盤。齊康公去世后,田氏正式將國號改為「田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