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人受到消極情緒影響的時候,一般來講,他很難再產生積極的情緒。除非使用下面的方法可以幫助他盡快的從消極的情緒當中走出來。
這個時候可以告訴自己,讓自己的情緒暫停一分鐘。啟動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分析導致自己產生消極情緒的認識。
根據心理學的知識,情緒不是由某一事件所引起,而是有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所引起。
我們之所以對某一事件產生消極的情緒,往往是因為我們對這一事件的認識有問題。
所以,如果要從這消極的情緒當中走出來,就需要分析原來的認識。看一看原來的認識是不是合理的認識?如果不合理,那就要用合理的認識去取代它。
一般而言,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個體的情緒就會發生改變。
舉個例子講,假如你在逛街的時候被人踩了一腳,如果你認為那個人是故意的,你就會感到很憤怒,很生氣,甚至有可能和他打起來。如果你認為那個人是無意的,你可能就會很坦然的面對這一切,而不會產生憤怒生氣的情緒。如果你認為那個人是為了避免碰撞另外一位老太太,而不小心碰到了你,你或許會對他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可見,同樣的一個事情,對它的認識不同,產生的情緒也截然不同。或者消極,或者中立,或者積極。
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就像中國太極圖那樣,黑的有一半,白的有一半,并且,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辯證的去看待。既要看到它的消極方面,更要看到它的積極方面。
打個比方來說,一個孩子的數學考了60多分,在班級的排名不高,家長往往會比較生氣。但是如果我們看到這個孩子的成績已經比過去提高了不少,排名也比過去提高了幾位。那這個時候我們的情緒是不是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呢?當然會。
我們的情緒就會從單純的生氣變成欣慰。因為我們不僅能看到孩子現在這個排名不太靠前的狀況,我們還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這樣的一個認識就是一個比較全面的合理的認識。那么它產生的情緒呢?自然也是比較平和的理性的偏向于積極的情緒。
所以,你看,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培養自己積極情緒的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的關鍵就是認識的改變。認識變得更加的客觀,情緒也容易變得中立和積極了。
舉例來說,有的人做事馬馬虎虎,看起來是個缺點,容易讓人生氣。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這樣的人可能比較寬容,不會斤斤計較。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優點哦。
再比如說,有的人比較嘮叨,整天說話有些顛三倒四,說的很多,容易惹人厭煩。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這樣的人往往思維比較簡單一些,往往屬于那些,有什么說什么,不會存什么壞心的人。
所以,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哪怕是消極的事情里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它積極的方面。
如果我們形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那我們的情緒會不會變好呢?
當然會!
總之,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一個訓練自己從消極的情緒當中走出來,培養自己積極情緒的一個過程。當然,這個過程的培養肯定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為新習慣的培養本身就需要時間的累積。
我相信,只要你積極努力,按照這樣的方法去做,假以時日,你的情緒一定會更加的平和和積極。
答者:暖心理咨詢師安嶺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