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茍且過的生活,
都記在這里。
開哥讀李白
大理大學廣場上有一群雕石柱,上面所雕刻的人物全都是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
中國古代詩人中選入兩位,一位是屈原,一位是李白。
李白不僅喜歡喝酒,勸酒詩更是寫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今天,感慨李白最著名的一首勸酒詩。
1/
李白喜歡酒,就像他喜歡旅游。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在骨子里更喜歡酒,他自己喝,他也勸好朋友喝,但他不勸好朋友也去尋五岳游名山。
屈原說:美人既醉,朱顏酡些。喝多的美女,粉面紅光,更加耐看。如果沒有酒,哪里還有這樣的眼福?!
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人生何其短暫,如果沒有酒,用什么來排解憂愁?!
陶淵明說: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殫。如果沒有酒,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喝酒,哪里還有陶老師的悠然見南山?!
庾信說:人生一百年,歡笑惟三五。在正能量婊眼里,庾老師未免悲觀了一點。可是,如果沒有酒,哪里還有庾信庾老師這么樸實且又流傳千古的詩句?!
……
李白自己說: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為喝酒找一個不容置疑的借口,至今沒有人能超越李白。
李白好酒,多少也受了古人好酒的影響。
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
如果沒有博覽先賢群書的實力,李白哪里會有這樣的自信與自白的勇氣!除了對酒的喜愛,李白更從“百家”群書中汲取了豐富的養分,這些養分滋養了他的才氣,成就了他的詩歌。
蒼山曉月 文中圖片@開哥隨手拍
2/
因為一首勸酒詩而名垂后世的人,至今為止就這么兩位,一位叫岑夫子,另一位叫丹丘生。
這位岑夫子,叫岑勛,說起來,除了李白幾首詩中提及之外,并無其他可圈點之處。若是書法愛好者,或許略知一二。學顏體者必臨碑帖《多寶塔碑》,碑文作者就是岑勛。
丹丘生,叫元丹丘,唐朝有名的隱士,也是唐朝最有名的道教徒之一,與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關系夠鐵。
可以說,沒有元丹丘,李白就沒有機會認識玉真公主,不認識玉真公主,李白就可能沒有機會認識賀知章,沒有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舉,就不可能有唐玄宗對李白的詔見和恩寵。
這也正是李白與元丹丘交往密而長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
我情既不淺,君意方亦深。
相知兩相得,一顧輕千金。
且向山客笑,與君論素心。
在這首《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中,李白這樣表達自己的心情,足見三人關系密切,友情非常。
所以才有《將進酒》中李白酣暢淋漓的規勸: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這一勸,讓岑勛和丹丘生千年不朽。除了李白,還有誰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3/
來聊聊李白這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勸酒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酤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感慨時光易逝,歌詠人生短暫的詩篇非常多,但多為惆悵感傷之調。
比如: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
同樣是感慨時光,瞧瞧咱們的李白老師多么大氣開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任你如何波瀾壯闊洶涌奔放,黃河之水入海也只是個不可逆轉的過程。不論達官顯貴還是下里巴人,滿頭青絲由密變稀由黑變白,讓人徒喚奈何。
有去無回,這是人生的必然結局,沒有誰能改變。
李白比任何人都明白這一點,他喜歡喝酒和遠游,或許正是因為他明白人生短暫不可重來的自然規律。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白偶爾的借酒消愁,也只是在抒發和表達他在時光一去不返面前的同樣無可奈何。
在黃河之水一般滾滾東去的時光里,我們誰都無能為力。
而這,不正是與朋友相聚一醉方休的絕佳理由嗎!?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朋友難得一聚,除了開懷暢飲一場,哪里還有更好的慶祝方式?!
拿出最好的酒具,拿出最好的酒,殺最肥的羊,宰最壯的牛,讓我們不醉不休。
李白的豪氣只屬于李白,殺雞宰鵝不足以以壯酒局,唯有烹羊宰牛才能匹配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席面。
這讓我想起在雪鄉一次酒局上東家點菜點酒的場景。其中一位朋友不喝白酒喝啤酒,東家告訴服務員上啤酒。服務員征求東家意見說先來兩瓶喝著,東家很嚴肅地說,什么叫先來兩瓶喝著,先上兩打!
這就是豪氣。
唯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灑脫,才會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氣。
唯有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飄逸,才會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大氣。
唯有烹羊宰牛且為樂的豪氣,才會有會須一飲三百杯的霸氣。
這就是李白。
4/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從李白的詩句來看,這一場酒局并沒有另外的人,只是他們哥仨共飲。三人酒局,喝酒基本上不用勸,你來我往,很少空場。
看來是喝得無比暢快,中場,李白下桌,你們哥倆喝著,別停,我給你們唱一首歌,你們一邊好好喝酒一邊用心傾聽。
這首歌一定是一首勸酒歌,歌詞可能是當時流行的歌詞,也可能就是這首《將進酒》本身。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長醉不醒,或許時間就停留在這一刻,或許人生因此就擁有了無限延長的可能。很多人據此詩句斷言李白太過消極。我卻不這么看。
李白對人生的體悟遠超常人,他輕易不會借酒遁世,更不會借酒深度麻醉自己。他知道時光短暫,他更知道友情珍貴,所以他內心更想借助一場酒局,借一場酣暢淋漓的醉,企圖讓時光駐足。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一句既是為古代的圣人賢哲鳴不平,也是為其中喜歡喝酒的人雙手點贊。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我認為這也是李白在為酒的“人生”做評價。
《魏志》:徐邈字景山,為尚書郎。時禁酒,邈私飲沈醉。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達白之太祖,太祖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此醉言耳。”——竇蘋《酒譜》
想必李白也熟諳三國時代這一與醉酒相關的典故。在李白看來,不論是清酒,還是濁酒,酒的一生都是寂寞的,惟有喜歡喝酒的人才能讓酒的名字流芳百世。
李白是這么說的,他也是這么做的,來看看因李白而名垂青史的酒: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
—— 李白《楊叛兒》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行路難·其一》
李白鐵哥們兒杜甫老師是這樣為酒背書的:
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李白小弟賈至也有表現:
紅粉當壚弱柳垂,金花臘酒解酴醿。
—— 賈至《春思二首》
再看看同是唐朝詩歌大V們怎樣為酒代言: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 王維《少年行四首》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 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 王之渙《九日送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 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
喜歡喝酒,又才氣縱橫,這才是真正的飲者。李白就是一位真正的飲者,蘭陵美酒郁金香,七個字讓蘭陵美酒香飄千年,流傳至今,依然被飲者稱贊。
與李白為酒而歌想比,XX山泉有點甜,就像好端端一鍋粥里被人扔進來一只死耗子,看著反胃,聞著反酸。
5/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酤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是一場幾乎沒有終場的酒局,喝到興處,反客為主,趕緊喊孩子,把什么寶馬良駒裘皮大衣,統統都給我拿出來換酒去,回來接著喝。
一首千古絕唱的勸酒詩,讓我想起前一陣子在彝人古鎮里聽到的彝人《勸酒歌》:
阿老表 端酒喝
阿表妹 端酒喝
阿老表 喜歡不喜歡也要喝
阿表妹 喜歡不喜歡也要喝
喜歡呢 也要喝
不喜歡 也要喝
管你喜歡不喜歡
也要喝
阿老表 端酒喝
阿表妹 端酒喝
哥有情來妹有意
要喝就喝到月亮落
……
突然發現,這彝人《勸酒歌》意外補白了李白與岑勛和元丹丘之間的友誼,也讓李白這首勸酒詩更多了令人心中一暖的回味。
李白不是借酒銷愁,否則他用不著夸張。除了一去不復返的時光,沒有誰會擁有萬古愁緒。
在人生短暫的旅途中,有可以一起喝酒的人,有傾心聽他歌唱的人,這是何其幸運的事。
李白只想在這難得一聚的時光里,與好朋友一醉方休。對他而言,這才是人生無可比擬的快樂。
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一生中最值得回首的記憶!
哥們兒,端酒喝!
<END>
更多李白文章: